新加坡,东西方十字路口的“超级合伙人”

2023-12-22 10:20:21 世界浙商

 

当坐落于新加坡滨海湾的摩天轮“新加坡飞行者”(Singapore Flyer)的客舱升到最高点时,游客在里面可以俯瞰马六甲海峡。视线最远可达45公里,看到马来西亚柔佛州和印尼民丹岛。在165米高空人们目光所至,内涵会更为丰富,越过那些排着长队的邮轮,看到的是这太平洋和印度洋入口的过往,是郑和宝船的帆影,又或者是西方航海者东行卷起的大浪……而在摩天轮的另一边,是圣诞彩灯闪烁的金沙酒店、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是可以触摸的未来。

新加坡和中国,在10年的共建“一带一路”中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国际形势变化的当下,两国关系发展势头更为强劲,新加坡携地理位置之优、贸易便利和金融发达之势,吸引着众多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10万浙商,也在这风云变幻中寻找着新的发展机遇。

俯瞰马六甲海峡

新加坡开浙商大会

东南亚的浙商都赶来了

“这里是工业区,也有许多高端的Business Park,中国企业在此有不少投资;楼下的公交站搭乘班车,只需十分钟就能到达马来西亚;马路对面的大片绿化空地和湖区,未来将是新加坡的第二个CBD所在地;左侧远处你能看到很多起重机的地方,就是新加坡港了……”

12月中旬,潮新闻记者走进新加坡浙商总会位于新加坡裕廊的办公地点,会长李国生指向会议室的落地窗外滔滔不绝。

新加坡浙商总会会长 李国生

出生于浙江余姚的李国生在新加坡扎根、创业已逾三十载。“初来乍到时,我惊讶于新加坡对人才的重视。”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李国生就职仅仅两周就拿到了新加坡政府邀请他申请PR(永久居民)的函,而且在工作几个月后就有能力购买公租房。他觉得自己在这里真正找到了“人才”的感觉。

创业后李国生从事电子电器产品的批发销售,后又进入电商领域。“新加坡的电商要比中国落后个3到5年,我们看到中国发展现状,就知道要做什么。”但他觉得相对自己的生意,他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新加坡浙商总会的运营上。

2013年5月,他在新加坡老一辈华人领袖的支持下牵头成立了浙商总会,目前会员已经有400多家。10年中,新加坡浙商总会始终推动新加坡和浙江两地民间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的整合,促进浙江企业更好地拓展东南亚业务,同时也助力新加坡企业加大对浙江的投入。

比如2017年就曾经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在新加坡做过企业论坛,疫情期间通过连线的方式,帮助宁波300多家企业和新加坡100多家企业做对接。2023年10月,在新加坡隆重举行的2023浙商新加坡大会,邀请数位新加坡部长参会,也吸引了国内各省的浙商组织来到新加坡,连泰国浙江商会和缅甸浙江商会会长都赶来参会。

新加坡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0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主要投向国家中,新加坡居首位。

“新加坡浙商总会永远有三个‘追求’。一是帮助会员获得更高的价值服务,把中国的浙商制造技术和新加坡的渠道企业、东南亚的制造能力及市场有机结合,寻找更多资源;二是有利新加坡经济发展,要时常想到能够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最近我们在谋划在农历新年到来时为周边社区的低收入群体派发红包,从心里真正融入这个国家中,自然能更好地促进它的进步;三是推动新加坡的技术、人才与浙江制造的融合,为浙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时至今日,约有10万浙商生活在新加坡,他们正更多地利用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金融服务、港口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来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天地。

“出走”新加坡的浙商

和开拓中国市场的“新”加坡人

年末的新加坡乌节路,各种圣诞灯牌闪烁,营造出一片繁华,沿街的商场里年终采购的人们熙熙攘攘。作为新加坡最热闹的街市,这里散发这财富的气息。“新加坡以航运起家,但是航运现在在GDP的占比已经很少了,贸易和金融服务收入在上升。”李国生说,浙江企业在制造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学会使用新加坡这块跳板。今年3月末,中新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12月初,两国又签署关于进一步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不仅为双方投资者和服务提供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企业参与对方市场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夜晚的乌节路

新加坡浙商总会名誉会长许跃来自杭州萧山,是一家中日合资高端汽车车灯模具制造企业的负责人。2006年5月,他来到新加坡寻求海外市场的第一桶金。“新加坡的精密电器模具全球闻名。考察中,我充分感受到新加坡企业员工正直敬业、技术素养好的优势。”虽然已过去17年,但许跃始终认为新加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依然存在,公司聘请了两名新加坡籍的高级模具技术经理,发挥他们与客户语言沟通、技术协调能力强的作用,迅速打开了东南亚模具市场。

新加坡浙商总会名誉会长许跃

2012年底,许跃的公司依托中国的制造技术和成本优势,在美国、日本、欧洲相继投资设厂,并建立总部在新加坡的海外模具技术服务网络。到2018年,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汽车模具供应商,加入全球汽车(品牌)产业链。2022年,许跃所在的模具园销售4.5亿元、税利9792万元,其中75%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在中国企业出海的浪潮中,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发达经济体,凭借其战略位置、亲商政策以及卓越的沟通能力,成为众多企业走向深蓝的首选目的地。

坐落于新加坡河南岸的牛车水(Chinatown),拥有历史沧桑感的老式建筑、融合了多种文化的街道景观,还有熟悉亲切的中国方言和美食。即使淋着小雨,也浇不灭各国游客近距离感受浓郁东方文化的热情。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今年2月6日,“狮城”再次迎来中国游客团。据统计,1月至9月入境新加坡的中国旅客达10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5%,中国也重回新加坡入境游客源地榜单第二。就在12月7日,中新双方又宣布将通过30天互免签证安排。一系列的利好消息,让中恒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萧赢颇为兴奋。

中恒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 萧赢

这名在杭州长大的80后,22年前来到新加坡求学、创业并定居,2011年起入行旅游业并创立旅游企业,主要经营来自中国的研学业务。“今年,我们在产品中融入了更多有创意的景点和项目,除了探访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级名校体验课程外,孩子们还可以走进科学馆、植物园等打卡了解新加坡的历史人文和城市规划。全年我们已接待各类游客约6000人次。希望明年免签政策落地后,公司接待量能突破上万人次。”

萧赢计划在继续做好研学游的基础上承办更多交流活动和赛事来强化产品竞争力,并和中国的OTA平台合作提供更有优势的酒店、景点价格和服务。现在,他已在中国武汉开设了办事处,负责更好地对接中国市场,并计划在杭州增设分点来应对不断增长的出境游需求。

新加坡鱼尾狮公园夜景

身处东方十字路口

每一个新加坡浙商都是“多面手”

新加坡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心,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一扇窗口,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盛宴,找到放眼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在新加坡的浙商也非常擅长用经济视角解读国际形势的变化,通过对政策的把握寻找企业发展的空间。

“我们公司是传统制造企业,而中国制造业的趋势必然是全球化的。如何加入全球产业链呢?解决思路和理念问题是核心。”2011年,许跃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全方位管理课程,2012年报名新国大EMBA继续深造了两年。“全球经济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是合作经济、是信用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必须带着这些经营理念去思考、判断、选择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许跃认为,在互联网的今天,中国服务企业拥有资本和成熟独到的商业模式,通过创新,在新加坡搭建为东南亚消费者或者企业服务的平台,投资容易成功。而中国制造企业如有产品创新能力,或者产品成熟有低成本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打造产品独特性,利用新加坡地理和国际贸易与服务人才优势投资也容易成功。

“新加坡作为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有条件的浙企可以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技术研发中心,利用新加坡完善的金融平台、法律体系和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团队等优势以及国家品牌,更便利地融入全球市场。”李国生告诉记者。

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走向海外,不仅给东南亚国家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也为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增添了动力。

“中国和东南亚几乎所有国家都注重经济发展,这是双方在各领域深化关系甚至克服一些挑战的重要基础,促使双方有意愿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看来,过去几十年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建立了较好的合作基础,即使有些国家现在推行“经济脱钩”,也不会改变未来双方持续深化合作的主流方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 李明江

2013年以来,中国连续10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新加坡从中国进口总值为794亿美元(2018年为490亿美元),向中国出口为336亿美元;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净额82亿美元,中国实际利用新加坡外商直接投资净额105亿美元(2018年为52亿美元)。中新关系应时代而生,顺潮流而兴,不断深化的经贸合作展现出极强的发展韧性,成为关系紧密的“超级合伙人”。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