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鲁冠球⑥延续几十年的万向包子

2024-04-30 11:21:11 世界浙商

人生是一本读不尽的书。

这是我们阅读厚厚一本最新出版的《领潮:鲁冠球传》时的感想。

鲁冠球,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万向集团创始人。2024年4月,在他去世的第7年,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冠柏所著的《领潮:鲁冠球传》付梓出版。

未曾公开的全部私人笔记、文书档案,对百余位鲁冠球亲友、同事以及相关人士进行访谈……种种碎片整合而成一段段故事,搭建起鲁冠球跌宕起伏的成长与发展史。也难怪,它成为被万向集团独家授权出版的一部文学传记。
我们将从《领潮:鲁冠球传》中节选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出版社供图

节选自《关于包子》

鲁冠球爱吃包子。早上,他会让司机去镇上买回肉包子,热腾腾地连着几个下肚,那是最美的早餐。

他曾跟企业家朋友说过,小时候穷,吃不饱,如能吃到包子,那个肉香哪,一辈子都记着。“有朝一日条件好了,我就天天吃包子。”

他太晓得饥饿的味道了,也太知道美食对人意味着什么。

南方人善食米,早饭常是泡饭稀粥,最多加馒头,很单调,营养、口味都差。鲁冠球把行政科长叫来,关照要做包子。他不是简单地一说了事,而是一一吩咐到位:面粉要用精白粉,肉呢,要去市场买刚宰杀的猪肉。连馅儿怎么调,多大的量,都交代了。

他还不放心,在自己家里先试做,面粉发酵用时多少,馅儿的精肉、肥肉怎么搭配,一一拿纸记下来,第二天送到食堂:“喏,这就是标准,按这个来!”

万向的食堂于是有了包子,且越做越好。为检查质量,他让办公室的职员拿了饭卡去买,回来尝着分析好坏。他一直是这样细心体察,连吃的米饭,他也关照要买优质米,还特别吩咐:“我的米饭一定要从食堂大锅里打。”

买包子的人多了,有的人还买回家去或送人,万向包子的名气就传了开来。这带来的问题是不够卖。他让食堂做统计,以五口之家为标准设定数量,做足准备。知道鲁冠球很在意包子,食堂员工不敢怠慢,哪天看他司机来了,就嚷嚷开了:“老板又来检查包子质量了!”

万向财务公司职工翁佳莉回忆说:“当年我们爸妈在万向工作的同学,可以‘炫耀’万向食堂吃不厌的大肉包、夏天专属的‘万向棒冰票’、冬天热腾腾的万向澡堂、每年中秋必备的万向月饼和富有过年气息的‘露露’饮料。不知不觉,在已过的年月里,不知道受了万向多少恩惠。”

鲁冠球生病后,还惦记着包子:“给我去买几个包子来看看,不能我不吃了,质量就下降了。肉是不是好,用的酵母是不是正规?分量要够,不能马虎。”工作人员去食堂转告时心里很难过,那是鲁冠球自己已经吃不下东西的时候。

一个包子,延续了几十年,并且成了新一代万向人儿时的记忆。这是包子吗?是,也不全是。

1987年3月,鲁冠球参加中国厂长(经理)代表团,去挪威学习考察近一个月。带队的是我国企业管理科学泰斗级人物袁宝华。有一次会议结束走出会场时,一位欧洲同行跟鲁冠球说:“当一切烟消云散之后,企业仅仅是由人组成的。”

这话引起他很长时间的思考。袁宝华也讲过同样的话:“人的研究是一切管理的核心问题。”从会场外望去,是奥斯陆著名的维格兰雕塑公园。这座世界最大的花岗岩雕塑群以人的生命为主题,陈列了由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创作的650座人物雕像,表现了人从童年、少年、青壮年、老年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鲁冠球徜徉在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前,将人生的不同生命阶段细细品味,对于“企业仅仅是由人组成的”这句话,有了更深的哲理思考。

他在之后的《只有施之以“仁”方能报之以“义”》一文中写道:

员工他到企业来工作的目的,是每个经营者都必须掌握并努力创造条件为其实现的。我认为,员工来企业工作的目的,不外乎赚钱生存、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等需要,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正视员工的这些需要。正视了,员工自然干劲倍增;忽视了,必然人心离散。

万向这40多年一路走来,要说做大做强的核心因素,还是靠了全体员工。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就是正视他们的合理需求,并不断创造条件适应其需求……在员工眼里,企业既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也是家庭美好生活的源泉,因而爱企业就是爱自己,在行动上充分表现出来。

以己度人,利他共生,和悦氛围,仁义相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成了鲁冠球管理思想的核心,因而有了一种人本文化光芒的照射,这使万向以自己的文化架构支撑起日益成长的经济大厦。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