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谷新秀“生强枝”,探路培育新质生产力“尖兵”

2024-06-26 10:27:51 世界浙商

近日,围绕杭州“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升路径,记者走进“中国视谷”创新中心园区,参访“研”值高、创新强的视觉智能“新秀”企业,探秘“中国视谷”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之道。

混合通信模式 破复杂定位难题

视谷创新中心园区内,一家海外“进修”的宝藏项目作为“首发”项目之一正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

这个“深藏功与名”的高科技项目专注基于新型高精度实时室内定位技术及产品开发。产品可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主要应用于立体式仓储物流、智慧工厂、风力发电巡检等领域。

“我们通过定位算法、定位系统架构、硬件电路的创新研发打造集成电路化产品,这是原始创新的应用型技术和产品开发,已具备OEM量产和上市销售条件。”视谷高精度定位项目负责人表示。

具备厘米级定位精度的高精度定位产品

聚焦实际应用,该项目持续创新推出高精准定位的应用场景。

譬如,5G+风力发电巡检应用中,室外由北斗定位“指引方向”,室内可通过该产品进行精准定位。再看立体化仓储定位中,常规室内定位技术仅适用平层化管理,面对一体化操作等复杂场景“束手无策”。“我们的产品则将每一层的定位信息都传输到5G+平基站,梳理变成立体化信息,再传输到控制终端,破解了室内复杂布局覆盖难题。”

AGV负重前行 跃升数智生产力

定位技术则与杭州远铧科技有限公司的AGV机器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远铧核心团队8年深耕AGV领域,专注推进软件、硬件齐头并进、集成配套,握有产品与服务两张“王牌”。

远铧搬运叉车产品

只见远铧的“项目清单”上罗列了一系列“立体化”的AGV产品,潜伏车系列、辊筒车系列、叉车系列适合仓储电商、制造业搬运场景,CTU系列应用于货箱到人业务场景,复合机器人系列适用于车间巡检等方向。配套软件上,远铧WCS系统平台覆盖设备管控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物料配送系统,以高性价比、高效率实现联动流转。截至2023年底,远铧拥有杭州总部、常州分公司、宁波办事处3处基地,服务项目覆盖全国22个以上省份或直辖市。

远铧WCS系统平台正在调度潜伏式AGV

“客户的需求是第一位。我们集结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针对不同的客户特质以及细分行业、细分产品做专业化定制,以极快的创新速度响应市场变化,助力合作单位在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的驱动下实现生产力向高端化跃迁。”远铧科技总经理许可锋说。

许可锋认为,优质高效的服务应该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成为现代化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团队、售后团队相互配合,全力保障服务时效性,把远铧尽善尽美的服务观念、服务方式传达给客户。”

 “高效运转的园区模式是支撑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加速器’”。“中国视谷”建设运营单位浙江视觉智能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云说。

视谷创新中心园区按照“四张清单、两类服务、三大平台、十大服务团”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随着视谷“新基地”“新空间”的火热建设,运营机构将持续创新园区运营新模式,谋划系统化、精细化统筹运营视谷多产业园区,夯实现代化产业生态体系服务支撑。

从“新”出发 产城两手“硬”

为谋划数字经济“二次爆发”,杭州提出整合视觉智能领域既有的产业基础和领先优势,高水平建设“中国视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媲美武汉·光谷、合肥·声谷的又一张国家级城市产业金名片。

锻造产业与城市的“硬核”竞争力,归根到底是走一条深度创新之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们要做的不是价格战、渠道战,而是以新供给与新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专注核心技术突破,用高品质、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打动’市场,占据行业‘金字塔尖’。”视谷高精度定位项目负责人表示。

聚焦无线信息定位领域,该项目的下一步技术路线将分两步走,推动产品优化与5G+平台、物联网+平台等深度“绑定”,并蓄力推出芯片级产品,带来爆发性、颠覆性的生产力迭代升级。

“有时候一项很小的技术性突破就会产生影响本质性变化的‘蝴蝶效应’。”许可锋展望说,“作为机器视觉AGV物流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我们正在‘瞄准’一些特殊的细分赛道,寻求机器视觉技术性与应用性双突破是我们未来发展一大方向。”

取势于时,予势于城。当前“中国视谷”产业“新枝”长势强劲,为杭州更添国家级经济地理新地标的底气,打造产业兴盛“新天堂”。

视谷高精度定位项目负责人建议,杭州进一步完善向“新”而优的一流营商环境,布局完整、强韧的产业链供应链,打包令人“眼前一亮”的惠企“大礼包”,构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壮大“三层七端多元”产业体系优势项目,方能在激烈的各大城市优秀项目招引“竞赛”中拔得头筹,推动“中国视谷”产业高质高效集聚。

远铧科技总经理许可锋认为,手握核心技术“钥匙”的小而美、高精尖项目具有惊人的“潜力值”,建议政府在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加强赋能,让其登上视谷舞台释放全部实力,积极“反哺”区域和城市发展。他建议,产业集群的发展不应局限于“一城一隅”,要推动城市之间横向联动、竞合共生,推进跨区域多元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梯度培育。

从“新”出发,二次攀登,“中国视谷”以“新”为主导力量,全面推动视觉智能未来技术产业化,视觉智能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未来化,让视觉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力量“拢指成拳”,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