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员加入!国产人形机器人如何瞄准落地“发足狂奔”?
2024-10-24 16:36:11 世界浙商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阵列 记者 李超然摄
国产人形机器人的行列中,又有新成员加入。
近日,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这一款机器人是开普勒旗下的5.0代机器人,按照CEO胡德波的介绍,它“实现了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和高负载本体的更完美融合”。
在去年年底,开普勒发布了先行者K1,这款机器人具备25公斤大负载、8小时长续航、高自由度灵巧手等特点。而此次推出的先行者K2更是在软硬件方面做了全方位升级。
据了解,先行者K2的具身智能软件在动态智能感知、智能任务规划、全身协同操作、自主训练学习、自主智能移动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通过基于云端大模型的大脑+具身小脑的组合,模仿学习+强化学习的技能训练,K2基本实现了自主完成特定场景工作任务的能力,具身智能训练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在硬件方面,先行者K2在手臂和腿部肢体结构、触觉灵巧手、布线方式、电源系统、本体自由度和工业造型等进行升级。其全身有52个自由度,单手负载能力可达15公斤,每个指尖配备高达96个触点的柔性传感器,可以适用多种工作场景。
除了软硬件升级之外,先行者K2最重要的是其为商业落地做出的提升。根据介绍,在K2研发过程中,公司先后走访了近50家目标客户企业,全面了解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痛点,特别是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特种行业、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大量实际场景。在本次发布的同时,K2也已经进入多家头部客户的实际场景开展测试。
先行者K2在不同应用场景中 图片来源:开普勒
从今年各家人形机器人披露的新产品和战略来看,行业内关注最多的还是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商业落地。
上周,特斯拉官方发布了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在工厂“打工”的90秒视频。在视频中,Optimus完成了在工厂未知区域穿梭、自行充电、搬运电池、爬楼等一系列的工作。甚至在视频结尾,Optimus还向工厂中的人类员工分发瓶装饮料和爆米花。
一直以来,马斯克都在高度推崇发展人形机器人,他曾多次表示“未来特斯拉的长期价值,大部分体现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上”,而这次的视频也展现出未来Optimus更多商业落地的可能性。
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同样在推进产品的商业化。
今年10月,“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研发的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实现了与无人物流车等设备的协同作业,为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物流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根据优必选官方消息,目前Walker S1机器人已经进入比亚迪工厂实训。
来自杭州的宇树科技则是在今年年中发布了聚焦落地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身高只有一米三左右,但是可以凭借23-43个关节电机完成跳远、“鲤鱼打挺”、颠锅、奔跑等动作。在其他动辄十万元以上的同类产品中,G1以9.9万元的“地板价”开售,成本的优化和售价的降低为未来大规模的商业铺开提供了基础。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 记者 李超然摄
此前潮新闻记者采访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时,他表示未来大约30%的工业场景有望被重新定义,包括农业、建筑等领域的许多工作都可以由人形机器人完成,从而真正实现生产力的升级。
“人形机器人现在很热,但还没有真正商业闭环的工业落地应用。目前限制人形机器人真正大规模应用的,主要还是机器人AI没有突破临界点。但最近几年AI的技术进步非常快,我们比较乐观,感觉最近1~2年就会有小突破,3~5年,足够实现突破质变。”王兴兴说。
胡德波同样是人形机器人坚定的落地派,他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最核心要素,就是真正在成千上万的应用场景中落地,给客户创造价值。目前,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在走一条“先落地,垂直场景泛化,再全场景通用”的商业化路径。随着人型机器人企业和行业用户更加深度的磨合,产品将会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适用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