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两区联席会,萧滨迈入“1+1>2”新范式!看“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建设

2024-11-27 21:23:59 世界浙商

11月27日上午,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以下简称“特别合作园”)联席会议在杭召开。萧山区、高新区(滨江)正式建立联合招商工作机制,设立“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探索产业共荣共富新模式,推动“中国视谷”建设打开新局面。

11月27日上午,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联席会议在杭召开

两年前,两区以特别合作园为视谷窗口,扛起了“承载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集中展现‘中国视谷’的发展风貌和核心成果”的使命。

两年后,两区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趋势下,秉持“全市一盘棋、全域一张图”的合作理念,建机制、落项目、做生态、优服务,已推动区域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互补,推动高端产业要素持续集聚,打造了跨区域产业共富样板,形成了深化“萧滨一体化”区域协作的“杭州模式”。

“萧滨一体化”探产业共生路

杭州以“萧滨一体化”为关键词,为“中国视谷”建设设置了“一键灵活”的体制机制,为特别合作园打造视觉智能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萧山区、高新区(滨江)合力创新建立了市级统筹、区级协同、合作园落地的推进机制,保障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具体问题高效解决。市级层面,杭州市委市政府成立杭州市高新区特别合作园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专题会议机制强化市级统筹;区级层面,两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区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两区分管领导日常协调等推进机制。合作园则创新运行管理模式,通过特别合作园管理办公室实体化运作落实产业导入、园区建设等具体工作。

2022年,“中国视谷”建设启动仪式在特别合作园召开

以此为导向,两年来两区合作渐入佳境,“结合”为区域分工协作、要素互联互通的产业发展共同体,从交通互联、设施共享、生态共建、产业共兴等方面统筹规划。

譬如,2022年,两区高标准编制《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概念规划》,两年来相应规划因地制宜不断升级,有效破解了特别合作园内建筑高度与开发强度的制约等核心问题,园内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容积率提升至3.5,局部建筑高度可达150米。

交通设施一体化互联为视谷“有界无域”发展架设“连心桥”。两区推进了改造山河路-映翠路、浦沿路-万达路,整治长桥线等两区相连道路,打通凌家坞路、张家里路等16条内部道路,加快地铁4号线南延、18号线建设。沿着时代高架,“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全面“打通”产业集聚的“任督二脉”。

共优空间保障、共出产业政策则成为两区合力提升产业服务“温度”的关键突破口。

“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效果图

特别合作园划定13.48平方公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通过自然资源部确认启用,调整永农约1329亩,高标准建设视谷之窗等产业载体。在杭州市规资局统筹支持下,特别合作园推进土地指标跨区域共享,实现下达高新区(滨江)的166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共享。当前,特别合作园正通过现有3389亩产业用地和120万平方米已建在建空间加强视觉智能项目的快速导入。

根据全市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实施意见,特别合作园业已集成两区最优政策资源,统一口径、统一通道、统筹供给,合力为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提供政策保障。

两年来,“萧滨一体化”日益升华,破解了萧山制造业转型困难与滨江土地要素紧张等发展需求与困境,协力探索跨区域产业合作共富新路径,成为杭州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最佳实践。

“抱团招商”模式升级引“金凤”

这次联席会上,两区发布了《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任务清单(2024年—2026年)》,在项目引进、企业服务、工作推进等方面量化目标、细化举措、强化责任,并审议通过特别合作园共建机制,共同签署“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共建协议。更为关键的是,两区揭牌成立了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加深了“招商一体化”工作。

11月27日上午,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揭牌成立

以园聚产、以产兴园,这次招商模式的“进阶”源于前期两区合力开展产业招引工作的斐然成效,将进一步激活地方产业加速集聚的“强引擎”。

两年来,两区围绕视谷“三层七端多元”产业体系,坚持以产业导入、项目落地为重中之重。截至目前,特别合作园已招引落地德博曼智能家居及海外总部、川土微电子、智造产业社区专精特新产业园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228亿。今年1-10月,合作园实现固投16.9亿元,增长14.5%,实现工业产值63.2亿元,增长94.8%。

2023年,萧山区、高新区(滨江)会同杭实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总规模30亿元的“中国视谷”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基金+基地+招商”的产业培育发展模式,围绕“中国视谷”全产业链体系进行战略配置,该基金已投决项目10个,累计决策投资额5.56亿元。

两区合作的招商理念聚焦“项目为王、落地为先、投产为要”,优化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重在让企业跨区发展“无感”,实实在在解决企业的“成长烦恼”。

德博曼智能家居基地及海外总部项目效果图

譬如,德博曼为浙江德施曼的全资子公司,随着总部业务的不断壮大,拟设立智能家居研发、制造、大数据平台及销售总部,德博曼智能家居基地及海外总部项目就此“诞生”,落在了“中国视谷”窗口园区。

基于德博曼智能家居项目的产能“忧虑”,特别合作园联动市、区经信部门协调对接原铸造产能指标使用企业,助力项目完成2万吨铸造产能置换。今年5月,该项目已顺利开建,占地20751平方米,计划于2027年竣工投产,届时将承接所有德施曼智能锁的制造,预计年生产规模达到500万套。

芯片测试是芯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随着芯片技术与时俱进,测试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在要素资源紧张情况下,特别合作园为矽测微芯片测试项目提供了“两用一备”10kV的电力保障,并叠加两区营商环境改革成果为其提供分幢验收服务。在“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下,该项目全速疾驰,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15个月。

再看今年年初,位于高新区(滨江)的康奋威科技股份公司以注册全资子公司的方式,将光伏组件制造基地落户在特别合作园,承担起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的发展任务。两区招商团队在走访康奋威时排查到存在现有生产场地使用效率低的问题,第一时间为其匹配新厂房,并协助企业办理“一照多址”。该项目已实现当年落地、当年上规。

2024年11月19日至22日,“中国视谷”携视觉智能创新成果亮相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随着“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的正式“上线”,两区将进一步坚持项目为王精准靶向,聚焦视觉智能核心产业,扎实推进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等16个在建项目,细化梳理衍生裂变和产能扩张项目清单、联合对外招商重点项目清单、产业空间匹配清单、项目落地问题协调清单等4张清单,推动产业提能加速聚链成圈。

“牵手”发展新机制,1+1>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当下,萧山区、高新区(滨江)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跨区域构建合作发展新机制,以1+1>2的强劲动能推动“中国视谷”现象级产业新地标加速走向世界。

“中国视谷”精神堡垒

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孙旭东强调,萧山和滨江同为杭州大区,要有挑大梁、作贡献的格局担当。特别合作园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嘱托,两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抢抓深化产业共富重大机遇,聚力推进“中国视谷”建设,推动实现“数字安防—视觉智能—智能物联”的产业跃升,共同把“中国视谷”打造成为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的标志性引领工程,持续打造区域协作发展的实践范式,为全市发展大局探路先行。

在孙旭东看来,萧滨合作是共赢的模式路径,要靠前一步、深化协同。特别合作园启动建设以来,逐步形成了区域分工协作、要素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要坚持改革探路、破难攻坚,强化信息和资源要素的开放共享,共同谋划新项目、招引大项目、兜住好项目,充分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的跨区赋能作用,合力推动两区产业链集聚、上下游衔接,共同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他表示,萧滨合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坚定目标、理顺路径。牢牢锚定“打造千亿级产业平台,三年成型、五年成势、十年跨越”的建设目标,强化市级统筹,理顺合作模式,全面落实体制机制提能、产业空间提质、项目招引提效、项目推进提速、园区配套提档、品牌形象提升等六大行动,推进两区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为“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萧滨更大贡献。

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指出,滨江与萧山同根同源,携手同行是理所应当。回顾历史,滨江与萧山一贯的倾力合作,推动了杭州高新区的跨越发展;立足现在,滨江与萧山完美的优势互补,成就了特别合作园的“三年大变样”;展望未来,滨江与萧山全面的共建共享,将塑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标杆典范。

“滨江与萧山都是经济强区,实现‘1+1>2’是各方期待。两区合作有省市的支持、完善的机制、最好的资源,必须勇挑重担、强强联合,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推动滨萧合作迈上新台阶。”他说,“滨萧合作的战略方向非常正确,抓好深化落实是关键所在。”

对此,章登峰提出了三大深化举措。要深化招商变革,用好政策优势、窗口优势、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国企、园区、基金等多元化招商路径,通过联合招商加快落地一批“大好高”项目,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要深化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等重点,聚焦智能物联产业,通过跨区合作构建“无限空间无限发展”的创新生态圈,推动高质量发展再突破;要深化跨区协作,以产业协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中国视谷”产业地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化两区城市界面和基础设施配套,把合作园打造成产城人融合的高地,推动共同富裕再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