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浙能集团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

2025-01-07 16:10:07 世界浙商

今年以来,浙能集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六主”定位,在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聚焦高质量能源保供和高质量绿色转型,一体推进高水平创新驱动、高水平改革赋能、高水平开放合作、高水平价值创造和高水平党建引领,勇当浙江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者。

近日,新华社推出浙能集团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报道,并于1月6日在《浙江高管信息》、新华财经客户端等刊发《向绿而行 浙能集团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小编为您全文分享:

向绿而行 浙能集团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

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浙江省,一场场能源供给革命正在上演,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正在加快建设。

作为浙江省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能源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能集团”)积极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布局光伏、风电、核电、储能、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项目,推动电力多元化发展,在“向绿而行”的征程中跑出了高质量绿色转型“加速度”。

“发好电” 清洁生产促降碳

浙江是资源小省、能源消费大省,火电的发展有力保障了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用能需求。面对全球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趋势,浙能集团将绿色低碳作为战略方向,在充分发挥电力供应“压舱石”作用的同时,全方位改造升级传统燃煤发电机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了从“多发电”到“发好电”的跨越。

早在2017年,浙能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部机组超低排放的大型发电集团,首创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开创了煤炭清洁利用的新时代。

在投运了我国首台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装置的嘉兴发电厂,高耸的烟囱冒着白色气体。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道远解释道:“这是水汽遇冷形成的气体,天凉的时候才能看到,天热的时候看不到。”他表示,嘉兴发电厂在过去十多年投资了30多亿元进行环保改造,现有8台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较改造前下降超过50%,粉尘脱除达99.98%。

浙能嘉兴发电厂

作为浙能旗下的“老牌”发电企业,嘉兴发电厂正在探索电力多元发展的绿色循环“新范式”,通过以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大机组集中供热、厂区风光发电等,将发展清洁能源与区域能源治理有效融合起来。未来,嘉兴发电厂还计划以微电网为突破口,实现新增园区配电网试点等,深化“电厂+”服务。

在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浙能集团积极建设大容量、高参数、清洁高效的发电机组。这些机组普遍具有热效率高、煤耗低等优点,投运后周围大气、水、声、土壤等环境质量均能维持现状水平,具有更好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2024年,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顺利投产,成为浙能集团“高质量能源保供”的新成效。作为浙江省首次应用二次再热技术的百万机组,两台机组通过让蒸汽两次回到锅炉再热,同时提高主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实现更好的燃料利用效率。两台机组设计供电标准煤耗低至260克/千瓦时,相当于每供应一度电,就会比处于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水平的机组节省40余克标准煤。

舟山煤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青国算了一笔账,“二期2台机组按年利用5500小时、发电量110亿度计算,与一期一次再热高效机组相比,一年可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相当于种植人工林16万亩。”

此外,浙能集团还投运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捕集到的二氧化碳部分用于矿化养护加气砌块,“变身”建筑材料;部分则用来压缩液化制取食品级干冰,服务于食品药品冷链运输。该项目设计规模每年捕集1.5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1.5万亩森林一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项目所在地白马湖实验室兰溪基地还被纳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国际测试中心网络(ITCN)。

“绿意浓” 能源转型正当时

在浙江舟山六横岛,四个约14层楼高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罐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海岸线上拔地而起,这是浙能集团首个自主开发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该项目主体工程于2023年9月26日开工,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接卸600万吨液化天然气,新增天然气供应84亿立方米/年。届时,液化天然气将从全球各地漂洋过海而来,在这里经过处理被还原成气态,具有清洁、低碳、高效等多方面综合优势的天然气将顺着输气管道奔向千家万户。

走进高44米、内径88米的2号储罐,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罐壁上吊着九个巨大的吊篮,工人在离地几十米高的吊篮上进行外罐内衬钢板焊接作业,将一块块巨大的钢板焊接在一起。项目建设管理部副主任周金顺指着钢板解释道,外罐罐体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使用低温压力容器钢板焊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衬,可以保证罐体的密封性,防止甲烷逃逸造成安全和环保隐患。

从六横岛往东,在一片茫茫大海中,矗立着高百余米的海上风机,这是浙能集团的海上风电场。强劲海风吹动下,80多米长的巨大叶片不停转动,生产出清洁的电能,并通过海底电缆输送至陆地。

浙能集团海上风电场

“海上风电项目离用电负荷中心比较近,正在成为华东地区电力保供的重要力量。”浙能嘉兴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钭锦周介绍说。嘉兴风电集约化管理的四个海上风电场共244台风机,2024年累计输送绿色电能约33亿千瓦时,按照年均每户2000度用电量,可满足近170万户家庭一整年的电力需求,每年可节省标煤100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0万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能集团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科学论断。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浙能集团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从小到大、结构从单一水电到“风光水”等业态协同发展的全新格局。截至2024年底,浙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提升,产业分布从浙江省拓展至全国多个省区,实现了水电创新发展、光伏融合发展、风电海陆并进的做大做强,推动风光水一体化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适应性改造。为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浙能集团主动关停了萧山发电厂的两台燃煤机组,利用既有设施和场地建设浙江省首个大容量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规模达50MW/100MWh,已经于2022年8月建成投产。

萧山发电厂党委副书记俞路达将这个储能电站形象地比喻成“城市的巨型充电宝”,通过“存储”与“释放”将大量的低谷时段电能转换为用户急需的高尖峰时段电能,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低谷时段的新能源弃风或弃光约7000万千瓦时,对于推动浙江电网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平抑电网峰谷差,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站独立接受浙江省电网调度,为电网提供快速灵活调峰、调频、调相、备用、黑启动等多种电力服务。”萧山发电厂维护部主任许峰介绍说:“电站投运以来,已累计响应调度指令超2800次、为浙江电网削峰填谷总计超2亿千瓦时。”

“绿潮涌” 科技创新绘新篇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驱动。在杭州市滨江区白马湖畔,坐落着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又被称为“白马湖实验室”,这是由浙能集团牵头,联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于2022年6月正式揭牌。

白马湖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试验

白马湖实验室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前沿,聚焦绿色能源的能质转化与传递,围绕太阳能转换与催化、零碳能源转化与存储、能源低碳转化与多能互补等主攻方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科研攻关,着力破解能源领域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多元协同的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创新技术体系。

作为企业牵头设立的研究机构,白马湖实验室锚定产业需求开展科研立项,通过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快速汇聚了一支240余人的能源领域高水平队伍,由两名院士领衔,领办实施了近40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研发项目。

成立两年多以来,白马湖实验室探索形成了五种成果转化路径,无人智能清舱装备获得国务院国资委赋权改革试点,高功率储能电池多场景示范应用、认证推广,超级电容负极材料国产化替代开展中试量产,依托浙能集团“验证示范-工程优化-经营管理”全方位人才、场景、产业优势,快速推动成果熟化落地、迈入产业化,同时依托杭州市低碳节能技术概念验证中心做好外部成果的筛选承接,最大化平台转化效能。

技术创新不仅发生在实验室里,也发生在能源生产的第一线。浙能集团舟山煤电公司地处舟山六横岛,因地制宜使用了独特的适用于海岛的脱硫技术。

舟山煤电公司副总经理谢增孝介绍说,经过多种工艺对比后,舟山煤电公司充分发挥地处舟山六横岛的地理位置优势,应用并优化海水脱硫技术作为电厂烟气脱硫工艺。该技术与传统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相比,每年可减少石灰石矿产资源用量约7.8万吨,减少淡水耗量120万吨。

海水脱硫技术在电厂的成功运行,是浙能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因地制宜”的缩影。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大气治理技术研发的“老兵”,浙能迈领公司资深技术员姚盛翔见证了浙能集团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从电厂走向船舶的“跨界融合”之旅。

2016年,全球海事组织 (IMO)明确提出,2020 年1月1日起实施对全球范围内船舶的“限硫令”。浙能集团敏锐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机遇,于2018年与民营资本合作成立了浙能迈领公司,全力进军国际海运环保市场。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研发,浙能迈领公司成功投运中国首套混合式船舶脱硫装置,其主要技术指标领跑全球,取得了国际权威的挪威、美国等九大船级社认证。

世界船舶权威咨询机构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发布的脱硫塔供应商排名数据显示,浙能迈领公司脱硫订单量位居全球脱硫塔供应厂商首位,截至目前已在全球完成超1000个船舶环保及节能改造项目。

扎根浙江这片创新热土,浙能集团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向新而变”,产业升级“向绿而行”,以高水平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浙能。2024年以来,浙能集团创新体系不断健全,科技攻关再上台阶,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围绕深远海风电、太阳能发电、氢能与储能等方向谋划和实施了一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10%;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03.2%。

勇立潮头,向新而行。浙能集团正在以技术创新和绿色工程,源源不断为浙江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助力,勇当浙江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者。

来源:新华社 浙江能源 作者:黄晓兰  参与调研:江宇娟、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