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24年度理事会工作会议在杭召开

2025-01-16 17:00:14 世界浙商

1月14日,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24年度理事会工作会议在“中国视谷”创新中心园区召开。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萧山区科技局、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管局等政府代表,联盟各成员单位代表,以及视觉智能产业专家等74人参会。

本次会议主要发布了联盟2024年工作成果与2025年工作计划,审议并通过新增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普通成员单位、专家委员会新增专家,审议并通过联盟章程,发起成立联盟知识产权专委会,介绍萧山区视觉智能产业成果池建设情况。

会议伊始,杭州市萧山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高源致欢迎辞。作为“中国视谷”发展的推动者、亲历者之一,高源表示,近年来“中国视谷”产业蓬勃壮大,在“链接全国、科技赋能” 的时代背景下,推动萧山区“聚人气、强攻关”,持续优化人才效益机制,有力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移转化。“萧山区政府将持续积极践行服务职能,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助力人才培育与企业成长,为创新开辟广阔空间,不断提升‘中国视谷’的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全力支持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蓬勃发展。”

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院长、视觉智能创新中心董事长、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蒋云发表致辞。他指出,联盟将进一步强化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协同合作,全力整合各类资源,携手攻克视觉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他强调,联盟要切实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为联盟企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视觉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视觉智能创新中心总经理、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罗伟节详细汇报了联盟2024年工作成果与2025年工作计划。他介绍,联盟于2018年成立,2024年正式被认定为国家级联盟,长期深度参与“中国视谷”建设,在技术研发上拥有众多创新载体、论文、专利及研发成果,积极开展产业链攻关、标准体系建设与产业研究。2025年,联盟计划以完善机制、协同发展为核心,大力聚焦创新业务拓展和产业生态构建,包括成立智能计算和知识产权专委会、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高质量视觉智能朋友圈等,全方位提升联盟影响力与产业发展动力,促进视觉智能产业创新提能。

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知识产权总监、视觉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专委会发起人滕波,就联盟知识产权专委会筹备工作及工作计划展开详细汇报。他指出,专委会旨在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搭建一个促进创新与知识产权交流、培育及运用的平台,其牵头单位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有着扎实基础,且计划进一步构建并运营视觉智能产业专利池,实施智能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服务于联盟成员单位的创新创业活动,推动视觉智能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方面的发展。

会上,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方芳正式发起成立联盟知识产权专委会。方芳表示,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与产业关键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专委会的诞生顺应知识产权发展大势,将促使联盟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在助力视觉智能产业把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市场价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协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上,鉴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专委会的介入犹如及时雨,势必成为推动视觉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有力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筑牢根基。”

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新增单位及专家名单。

视频与视觉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大信研院、海康、大华、宇视等5家单位为新增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阿里云、北京易华录等7家单位为新增联盟理事单位,中控信息、易加三维等36家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企业为新增联盟普通成员单位。北京大学马思伟教授、浙江大学李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宋利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殷海兵教授、宁波大学徐龙教授等20余名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为新增联盟专家。

新增单位均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将为联盟带来丰富的行业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理念,有助于提升联盟在视觉智能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而专家委员会将提供强大的专业支持,在计算机视觉算法、智能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应用等核心技术方向,有力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并助力联盟成员企业解决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优化等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视觉智能产业是本次会议的“主旋律”,也是萧山区在“中国视谷”发展战略下锚定的新兴产业领域。随后,杭州市萧山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缘圆对萧山区视觉智能产业成果池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4年1-11月,萧山区视觉智能产业实现规上工业营业收入306.7亿元,增速达18.7%,形成了以云尖信息、紫光恒越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创新企业发展”的雁阵式企业梯队,累计培育智能物联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

她表示,成果池已经形成了“三层七端多元”的架构。做强“供给端”,促进科技成果源头供给,鼓励应用型成果研发和转化,建立常态化成果捕捉机制;做实“需求端”,实施“揭榜挂帅”项目,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和示范,开展成果撮合对接活动;做精“转化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强化全周期成果转化项目扶持;做优“服务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考核激励机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最后,浙江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副处长韩红祥作总结发言。韩红祥强调,应全方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能,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等科创平台的作用,积极推动平台、高校与企业之间展开深度协作,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企业牵头开展项目,从而催生更多具有开创性的成果。

对于联盟未来发展,他进一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产业融合与成果转化方面,联盟应深度融入产业,畅通成果转化渠道,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及转化工作,推动高校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二是渠道拓展与竞争力提升方面,联盟应在省内组织技术研讨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省外及国际渠道,强化研发孵化,增强我省视觉智能产业竞争力;三是人才战略方面,鉴于人才在成果转化中的核心地位,联盟需重视人才培养与吸收,结合产业特性与需求,紧跟行业趋势,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问来者,但成浩瀚。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联盟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视觉智能产业将凭借其强大的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为推动创新浙江、创新杭州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世界浙商客户端 实习记者 陈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