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专利”变为发展壮大的“新红利” “浙江经验”再次亮相世界知识产权舞台
2025-02-06 15:54:13 世界浙商
瑞士日内瓦时间2月4日下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七届会议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部瑞士日内瓦召开。本届会议邀请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现场参会,就知识产权意识提升、执法政策和体制等方面的制度性安排交流各国经验信息。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经中方提名、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特别邀请,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在此次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发言人表示:“浙江是全国首个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均实施专利行政裁决的地区。2023年至今,浙江省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671件,平均办理周期53天(不含法定中止期限),仅相当于专利民事诉讼案件周期的30%。”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在会议现场做主题发言 图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浙江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了——2024年10月19日至22日,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首次落地中国、选址在浙江;2024年10月28日至30日,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8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和机构首次到我国地方交流,同样选择了浙江。
那么,浙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何以屡屡登上国际舞台?
严打商标侵权违法
去年查处商标侵权、恶意注册案件250余起
浙江省近年来建立健全受理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投诉、举报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恶意商标注册行为。博世电动工具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义乌、永康、平湖等地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处侵犯‘博世 BOSCH’商标违法案件,及时制止侵权行为,帮助我们挽回了经济损失,有效维护了品牌声誉,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浙江坚决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博世电动工具公司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将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落地在浙江,正是因为浙江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浓郁的创新氛围。
据悉,浙江省每年面向民生热点及重点领域,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如2024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雷霆”系列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行动期间,全省共检查走访企业1132家,查处商标侵权、恶意注册案件250余起,组织相关知识产权培训466场,参训人员超1.6万人次。同时,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瞄准在浙江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和易被假冒、侵权的注册商标,会同浙江省法院等6部门印发《浙江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试行)》,依法加大重点商标品牌保护力度。
推行专利行政裁决
两年来共办理相关案件1671件
早在2019年,浙江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端口前移,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率先于全国完成专利执法权全部下放至县级局。如,温岭市市场监管局作为全省首批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的县级局之一,依法裁决某进出口公司停止销售,侵犯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权的产品。中马公司后续持续加强专利布局,涉案专利产品产值从2021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5600万元;凭借良好的运用和保护成效,中马公司产品核心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
基于四级知识产权执法队伍,浙江推出了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浙江省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规定(试行)》实施已半年。2024年,全省通过简易程序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占比超过43%,办理周期均在30日以内,比法定周期大幅压减50%以上。”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全国首部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规范性文件的落地,“独任审理”“先行比对”“径行裁决”等便利当事人的制度设计,为切实破解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等痛点问题作了非常积极的探索。
据统计,2023年至今,浙江省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1671件,平均办理周期53天(不含法定中止期限),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已成为浙江省各类创新主体重要的纠纷解决渠道,受到各方充分肯定和欢迎。
去年开展涉外纠纷应对指导服务800余次
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4亿元
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也是浙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致力于进一步加强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浙江率先形成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建设,切实加大对浙江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
如浙江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开拓海外业务中,发现海外商标抢注、侵权情况日益严重,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浙江分中心主动回应企业需求,依托全球商标数字化监测系统,帮助企业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商标监测预警,发现疑似抢注商标8件,涉及国家7个,并出具了应对指导意见书。最终,该科技公司向海外相关商标主管局提交了异议申请,并获得支持。为避免商标海外抢注事件的再次发生,该科技公司同步推进了海外文字及图形商标布局,从源头上防控了纠纷风险。
据悉,2024年浙江省开展涉外纠纷应对指导服务800余次,涉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约4亿元,节约应对成本约3700万元。
提前布局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共筑电商监管网络
“根据权利人的投诉,某电商平台请求我局认定,该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是否侵犯某吊灯外观设计专利权。收到请求后,我们将该案移送给涉案店铺所在地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该局作出了‘落入外观设计专利保护范围’的认定意见后,将结果推送回我局。我们将认定意见通知电商平台,最终,电商平台据此对商品链接作了删除处理根据线索。”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侵权线索的跨省移送、属地分派,与电商平台的协作执法是他们每天的工作日常。
作为电商平台大省,浙江早早开始谋划布局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于2016年建设成立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浙江)中心,将接收的电商平台上的专利侵权举报投诉案件,分送至全国相关知识产权局协助办理,由各地知识产权局作出咨询意见书,并反馈电商平台,由电商平台据此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构建形成从电商平台↔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全国40个知识产权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电商平台的执法合作生态。2014年至今,在该合作方式下处置的专利纠纷,已超过同期全国法院和行政部门立案受理的专利侵权案件总和。
率先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累计受理相关登记申请3.59万件,约占全国80%
浙江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试点省份,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改革试点,将数据知识产权写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数据知识产权与产业数据价值化、数据资产管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政策集成贯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省域数据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有效激励企业数据创新和流通运用。
如浙江香满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其登记的“花菇种植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数据知识产权,通过构建花菇品质与环境参数关联的深度网络模型,为基于数据驱动的环境智能调控方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花菇养植产业向科学、高效、模式可移植的方向发展,其数据规模累计超250万条,从登记申请到增信融资、上架交易运用的全流程交易,实现登记证书“一证多用”,先后获得了400万元贷款资金、30万元许可使用费,以及价值100万元的风险保障,被网友称为“点菇成金”。
截至2024年底,浙江累计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3.59万件,登记发证1.69万件,约占全国80%,涉及22个省(区、市),登记领域拓展至83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建成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入驻服务机构130多家,打通上海、深圳数据交易所等省内外平台20余个,开拓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许可、增信融资、保险、证券化、数据资产入表等转化运用路径,实现运用金额65.68亿元,登记企业户均受益330万元。
“这些年来,浙江聚力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保护、高品质服务,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扎实推进19项原创性、首创性制度,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不强,知识产权是重要因素;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不好,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指标。今后,浙江将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深化知识产权高效综合管理改革,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高地,更好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更好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的“金点子”变为提质升级的“金种子”,让更多的“好专利”变为发展壮大的“新红利”,为创新浙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