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从滨江开往春天的“亲清直通车”

2025-02-17 17:47:15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记者 章一琛  通讯员 尹健)“希望加大对中小型科创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对刚落脚的年轻人给予支持,就能更好地让创新的力量集聚”……

2月14日,由杭州市工商联指导,高新区(滨江)工商联主办的“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新春送服务”助企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滨江企业家代表们就发展过程中希望得到支持的地方畅所欲言,杭州市和滨江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则围绕各自部门2025年的最新政策,对企业家们重点关注的部分进行解读介绍。

据悉,本次活动是高新区(滨江)“新春第一趟亲清直通车”,市、区两级工商联形成联动,旨在深入贯彻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切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两个健康”集成改革加强新时代工商联工作的要求,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中小企业扶持、人才招引是关注焦点,盼政府多多牵线搭桥

向“新”而行,杭州坚定科技创新之路,全球创新指数持续攀升。在杭州市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上,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表示,要以长期主义的坚韧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以超常之举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以全球视野集聚战略科技人才、以非常之策激活企业创新活力,破解创新策源能力如何持续提升的问题。

杭州高新区(滨江)更是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高地,汇聚了众多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人才,无数高新科技企业在这片热土扎根、发芽、生长。参会企业里,既有扎根于此数十年的老朋友,也有新近迁来的新伙伴;有积淀良久,打出口碑的传统制造业“老兵”,也有乘“新”而上的数字经济先锋……滨江持续奔涌着的创新活力,可见一斑。《浙商》杂志记者梳理发现,“人才”这一话题被频频提及。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做好人才的招引乃至提前锁定人才,满足辖区内包括中小型企业在内的企业用人需求,将会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运营有创业园区的企业,则会把目光放在承租园区的中小企业上:“这些中小企业的情况也是一个晴雨表,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扶持力度,把好的企业留在滨江。”

多家企业则盼望能够借助政府的牵线搭桥,实现与创投机构或是其他企业面对面交流沟通,将蕴藏着的商机兑现。一家初创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完成商业模式的验证之后,我们希望能通过展会等政府组织的平台,更好地展示自己,以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

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提到的问题与建议很实在,也很恳切,对我们如何服务好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很有启发。大家在褒扬杭州的同时,也对杭州寄予厚望。”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冯仁强总结道。

刚刚过去的2024年,杭州市实现了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全市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两个重要突破。

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杭州又连续五年排名全国城市第一。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让惠企政策真正触达企业,为企所知,为企所用,杭州以“为企办实事”的理念,打造“亲清在线·政策超市”一站式平台。平台推行“免申即享”和“直达秒兑”模式,创造政策兑现最简流程。截至目前,“亲清在线·政策超市”累计兑付政策资金已突破1000亿元。

2025年,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迎来了设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市商务局相关人员介绍了跨境电商相关激励措施。

“企业的创新离不开科技政策的加持。”市科技局相关人员从2025年版“8+4”经济政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介绍了现行的科技政策。

政府部门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区发改局和区经信局则分别介绍了滨江区“1+X+N”的产业政策体系和针对人才引进、企业创新投入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冯仁强表示,工商联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应充分发挥杭州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和“一单一会”工作机制的作用,将本次活动提出的问题系统梳理,市、区工商联联合反馈给相关部门,形成闭环管理,不断提升为企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