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家知名世界500强企业,为何盯上了杭州“小巨人”

2025-04-21 15:42:28 世界浙商

最近一段时间,总部位于杭州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蒲惠智造)被跨国巨头、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惠普公司盯上了,理由是“蒲惠”商标模仿“惠普”、“HP”商标。这让蒲惠智造创始人王克飞有点哭笑不得。

蒲惠智造

陷入风波的蒲惠智造:

工业云服务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蒲惠智造由王克飞于2018年创办。作为新生代浙商,他本来可以选择接棒父亲王水福,做好西子联合这家中国民企500强企业的传承、创新,但他却选择了更为艰难的自主创业,瞄准了工业互联网这一赛道。公司自主研发云化工业软件和工业大模型,批量化助力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作为国内离散制造云服务领域的创新先锋,蒲惠智造近年来的成长有目共睹。公司先后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信部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内首版次软件产品等多项省部级荣誉。202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专栏报道《蒲惠智造推动数字化变革——以云技术助力制造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该专栏的浙江唯一典型案例。

蒲惠智造入选工信部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

今年3月,蒲惠智造自主研发的“离散制造混合云智能伸缩构架与强实时服务技术”项目,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关键技术被以中国工程院杨华勇院士为首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项目技术攻克了混合云服务高并发、高可用、高实时三大难题,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应用于国家重要战略工程与行业龙头企业,并推动了区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蒲惠智造拥有42项发明专利、5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2项美术作品著作权。

蒲惠智造在标准化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近日,由蒲惠智造牵头起草的《离散型制造执行过程云化规范 第2部分: 业务数据集成》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为国内离散制造领域首部云化执行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被《人民日报》报道为“具有行业突破性、填补空白的首创性项目”。作为国内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企业代表,蒲惠智造还参与起草了全球首个聚焦数字化转型全周期管理的IEEE P2023“数字转型架构与框架”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方案走向全球。

蒲惠智造批量化助力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商标争议:

“蒲惠”与“惠普、HP”风马牛不相及

从2023年底开始,惠普公司就以商标近似为由接连申请宣告“蒲惠”商标无效。今年1月到3月,蒲惠智造先后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3份“蒲惠”商标的裁定书,已先后于1月22日、4月1日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据蒲惠智造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3月份收到的裁定书中,涉及的商标字体是公司成立之初申请的未设计的“蒲惠”商标,以保护主要汉字元素,现已规范使用超过五年。而1月份收到的裁定书中,第9类“蒲惠”商标是为了强化品牌独特性重新设计的字体风格。

去年初,潮新闻记者曾对蒲惠智造董事长兼CEO王克飞做过专访。谈起“蒲惠”的由来,王克飞表示,蒲惠寓意蒲公英,他希望把公司的产品像蒲公英的种子那样撒出去,赋能众多中小制造企业,帮助他们数字化转型。

蒲惠智造赋能中小制造企业

惠普慧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惠普的子公司)在对“蒲惠”商标的无效宣告请求中称,“蒲惠”商标的注册申请是出于明显的摹仿“惠普”、“HP”等商标与搭便车的主观恶意。对此,蒲惠智造方面表示,公司的主导产品是工业软件,惠普的主导产品为个人电脑、打印机、数码影像等,两者根本就没有业务方面的冲突。另外,“蒲惠”不但汉语拼音[pú] [huì]与“惠普”的汉语拼音[huì][pǔ]不同,汉字排列顺序不同,而且“蒲”和“普”字体结构不同,字形不同。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王双京律师对媒体表示,“蒲惠智造”的主导产品是工业软件;惠普公司虽然也有软件产品,但多为配合打印机等硬件产品的消费类软件。“两个公司行业不同,市场不同,客户群体也不同,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可能被市场和用户混淆。”

值得关注的是,“蒲惠”商标早在2018年公司成立之初便开始申请注册,彼时惠普方面并未提出任何异议。而如今商标争议的时机,恰与蒲惠技术成果初显、市场影响力跃升同步。

蒲惠商标

惠普“去中国化”战略下的市场焦虑

商标风波有何深意

实际上,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近几年惠普的经营业绩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630亿美元、537亿美元、536亿美元,净利分别为32亿美元、32.6亿美元和28亿美元。更令人关注的是,日前,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公开宣布称,将在今年完成新的动作,将销往北美市场的90%的产品生产线迁出中国,中国制造的比例降至10%以内。

早在2023年初,惠普就曾召集中国供应链企业开会,明确表示会将笔记本生产业务转移出中国,其中泰国、墨西哥、印度作为转移目的地。2024年,惠普宣布将旗下50%的产能转移出中国,并要求供应链企业一同迁移产能。

在“去中国化”的同时,惠普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持续下滑。根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4年度的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联想以1370万台的出货量和35%的市场份额蝉联榜首;华为全年出货量430万台,市场份额11%,超越惠普成为国内第二大PC厂商;惠普的市场份额降至9%,位列第三;软通动力和华硕分别以9%和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和第五。

一边撤离中国市场,一边又步步紧盯中国新兴企业,惠普的微妙态度,值得深思。

近年来,中国科技力量已经完成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蜕变,“中国智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愈发凸显。杭州“小巨人”的商标风波,背后有何深意值得我们考量。对蒲惠智造这样一家中国新兴科技品牌而言,这更像是成长过程中的一块试金石。

来源:潮新闻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