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度夺“鼎”,这个海岛县何以巧夺“天工”?
2025-05-28 11:20:45 世界浙商
5月23日,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主题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明确了浙江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而检验这一发展成色的,是“浙江制造天工鼎”。
大会上,诞生了浙江首批“天工鼎”金鼎(连续3年获得“天工鼎”的地方将被授予“天工鼎”金鼎),舟山市岱山县名列其中。
一季度,岱山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创历史新高,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4%,为全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连续三度夺“鼎”,这个海岛县何以巧夺“天工”?
一
2023年设立的“天工鼎”,主要为引导和激励全省各地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设,是继大禹鼎、平安鼎、创新鼎后,又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颁发的鼎类奖项。聚焦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工作评价等4个维度,对各市、县(市、区)年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后,择优授鼎。
金鼎背后,是岱山多年来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干劲和雄心。
对山区海岛县来说,要突围,就是要不走寻常路——岱山县以“链”破局,锻造产业发展硬核力。岱山全面落实“链长+链主”高效协同推进机制,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集群规上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
岱山这个海岛县,近年来,因为鱼山岛上绿色石化基地的打造,不断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自2017年以来,一座世界级的炼化一体化工厂在这里拔地而起,小渔村蜕变成举世瞩目的石化城。而今,在我国,乃至世界的石化行业,鱼山岛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绿色石化基地
做大做强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岱山举全县之力保障浙石化高性能树脂、高端新材料等千亿级项目建设。
浙石化的聚集效应,引来批量的上下游企业落户舟山。2024年,舟山市规上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874.9亿元。当地围绕着“一滴油”,大力发展高端新材料、高性能树脂、绿色能源等产业,计划打造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聚焦石化新材料、石化装备制造、石化生产性服务业延链补链强链,岱山加速打造经济开发区石化拓展区、石化新材料产业小微园区等高能级平台。
世倍尔催化剂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开工,润和催化一期等一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全县形成了以浙石化为核心,以德荣、鼎盛等细分领域优势企业为引领,以润和、鑫月新材料等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协同供应体系。炼油化工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
作为县域工业经济“压舱石”,船舶海工夯实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有赖于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岱山县船舶修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喜人,在修造船技术突飞猛进、国内外订单接踵而至的同时,各类新船型也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绿色修造船技术对海洋环境也越来越友好。
鼠浪湖码头
岱山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抓手,推进船舶海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常石集团、长宏造船、宁兴船舶等企业快速发展。全力支持优势企业提升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集装箱船、特种船舶、豪华邮轮等研发修造能力,长宏造船参与金海智造重整并开工建造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舶,宁兴船舶与上海大学、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等合作共建“船舶碳纤维轻量化研究院”,友联修造船成为全县首家省级制造业“云上企业”,2024年船舶工业完成规上产值150.6亿元,约占全省比重24.4%,同比增长34.3%,“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入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
二
“小海岛也能搞大创新”。
岱山县以“新”蓄能,激活产业发展驱动力。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激发出企业创新活力。中试,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的关键环节。为破中试卡点,近年来,岱山结合舟山大宗商品集聚的粮食、原油和各类化学品储备优势,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创新平台,围绕石化下游延链补链场景打造中试基地——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形成了一批与大宗商品储备、运输、加工相打通的创新团队就近落地转化,构建以新材料为主导方向、精细石化为基础支撑的内聚外联的海上开放创新高地。
糖能HMF全球首条万吨产线在岱山落地开工.
眼下,岱山中试基地的12个车间均排满了项目,今年有5个项目可首次将原料等投入已调制好的装置中进行生产。目前,全县已累计为该县招引落地石化新材料上下游企业70多余家,中试熟化项目7个,其中转化落地亿元项目2个。“浙江糖能”,是首批在岱山孵化转化落地的企业,糖能科技全球首套千吨级生物基项目在岱山中试成功后,现在正在建设万吨级生产线,这也标志着企业在岱山的“初创-中试-孵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全面打通。
除打造产业中试基地外,岱山还打通完备的产学研用通道。近年来,航天三江先进激光制造应用创新中心、清研启迪新材料加速器等创新载体相继落地;北京大学化学院岱山联合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岱山分中心、大型石化装置检验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2024年,岱山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位居全省第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位居全省第4。今年一季度,岱山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2.9%。
在岱山,有一个化塑行业的“产业大脑”。
岱山县国资平台与化塑平台龙头企业上海迪塔班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组建迪塔班克(浙江)数据科技公司,建设运营华塑智联石化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政府侧、产业侧及生态侧三侧共建,从资金、建设运营、监管、生态等各方面保障项目的落地和可持续运营,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平台体系。
自运营以来,平台已沉淀用户数累计23697名,服务企业数累计超7496家,撮合石化原材料等交易金额累计达13.47亿元,平台规模效应初显,先后获评工信部2024年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名单、2024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岱山建设的船舶行业互联网平台,打造船舶海工智能工厂,全面开展企业数字化诊断,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0%。
在企业主体培育上,岱山实行梯度培育。县里深入实施制造业“抓大扶中育小”战略,梳理制定企业主体梯度培育路线图,打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组合拳。浙石化获评浙江省雄鹰企业,晨光电机等5家企业入选单项冠军省级培育库,海山密封等2家企业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
三
以“优”为本,才能厚植产业发展服务力。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岱山通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逐步形成顶层设计与市场化配置资源协同联动,培育场景应用建设生态,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配套服务,让产业链更有韧性,产业体系更富竞争力。
深化增值服务。岱山创新联审速办服务,建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有效投资e本帐”应用,形成“一图三色服务、一码三库推进”联动机制,实现前期联合指导、一站式综合办理,全程优质代办,项目落地开工时间缩短20%以上。
开展“百日助企服务”活动。去年来,岱山县处级领导走访企业100家次以上,解决项目建设、项目融资、企业招工等问题60条以上。并推动“抱团式”协同发展,组织国内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大会,积极争取中国化工学会等行业专家指导支持,协调解决10余家代表企业共性问题,提升产业链融通配套能力。
优化要素保障。岱山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海岛地区工业用地全域治理,积极盘活闲置工业用地,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跃升至全省前10,“四链融合推进海岛工业全域治理”入选全国专项创新案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以上工业专项资金定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成功培育并认定的雄鹰企业,县里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8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县里还建立了“保险—贷款—基金—保险补偿”成果转化金融专项扶持政策,企业开展中试可以购买试验保险,给予保费的80%最高100万元补贴,同时,可以以保单抵押向县内合作银行贷款,政府可给予中试项目实际付息的50%每年最高50万元补贴。
交流会现场。
强化人才支撑。岱山打造由“工”到“匠”的海岛特色技能人才一体化培育模式,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486人。就在前几天,一场以“飞甬联舟·智汇岱山”为主题的“产才双进”人才高层次项目对接会在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举办。现场,岱山县聚焦石化新材料、船舶海工等海洋经济产业方向,为岱山润和催化、宁兴船舶等县内5家重点企业选聘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5位“”科技副总”。近年来,岱山县聚焦创新生态营造,把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作为高层次人才项目与地方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平台,加快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高速流动,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高校科研人才带成果进企业、企业带项目进高校的“双向奔赴”。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