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归国造“芯”,85后温商践行“芯”使命
2022-03-22 21:35:35 世界浙商
芯片,一定是近两年国民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自2019年美国开始在芯片领域对中国多方制裁之后,国内经历了芯片短缺的阵痛;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加剧了“缺芯”的状况……
日益严重的“缺芯”危机,导致上至原材料,下至封测全线涨价,各路人马纷纷入局“囤货炒芯”。据了解,目前国产芯片创业企业多达3000家,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芯片创业大潮。
在2018年,温商吴瑞砾便看到了国内芯片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勃勃生机,带着清华学子的使命感和追求卓越的进取心,毅然踏入了这股创“芯”潮。
吴瑞砾
杭州地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杭州市温州商会理事
1988年吴瑞砾出生于温州瑞安,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曾是温州中考状元,先后进入清华大学、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深造学习。
2017年,吴瑞砾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决定回国发展。在回国之前,吴瑞砾曾任Qualcomm(高通)、Black Sand(黑沙)公司射频电路高级研发工程师、体硅功率放大器射频团队领头人。他在工作期间已经成功量产多款应用于3G/4G/loT的功率放大器产品,包括世界上第一款基于体硅的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产品。同时,他在IEEE、 JSSC、TMTT、MWCL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担任审稿人,曾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JSSC、TMTT、MWCL等),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获最佳论文奖。
2018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吴瑞砾与高通前同事陈俊杰一同成立了地芯科技。地芯科技在成立之初即作为重点项目,被引入了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并在上海及深圳设立了公司分部。
面对品类多样的芯片市场,地芯科技选择以短平快的物联网射频前端芯片作为入局的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切入。
选择正确的赛道,无疑是成功的一半。吴瑞砾解释道:“地芯科技做的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一个细分赛道,创业一定要选对赛道,如果这个赛道上别人已经套你两圈了,你再去跑,肯定是跑不过人家的。”
公司目前已经量产的射频前端产品覆盖各种物联网市场,包括蓝牙、Zigbee、WiFi、NB-IOT、WiSUN等各类应用;与竞品相比,地芯科技的产品性能优越,成本大幅降低,拥有极高性价比,现在已经落地数家行业知名客户。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能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实现自我造血,同时体现了企业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商业能力。
随着5G时代到来,国内各大运营商正在加速5G基站建设,射频收发芯片是基站系统的关键芯片。然而国内基站侧的射频收发器芯片的自给率接近为0,市场几乎被国外公司垄断。按照5年的建设周期计算,5G基站射频收发芯片每年市场空间将超过100亿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对射频收发器芯片的国产化替代需求旺盛。
而地芯科技的射频收发器芯片正好切中了这个需求,该款产品可以覆盖2G/3G/4G/5G/BT/WIFI/GNSS等几乎所有无线通信场景,可广泛应用于基站、专网通信、工业电子、无人机图传等领域,可以实现对卡脖子技术的国产化替代。
未来,随着地芯科技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线的不断拓展与丰富。在射频收发机和射频前端广而全的IP布局下,公司衍生出大量模拟射频芯片,包含了信号链,监测链,时钟链等多类芯片产品,覆盖通信、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多类领域。地芯科技将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5G、物联网以及工业电子的高端模拟射频芯片的设计者。
造“芯”没有捷径,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吴瑞砾表示,目前地芯科技已经筑起了三道核心“城墙”。
一是技术“城墙”。芯片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工艺创新、架构创新、电路创新、应用创新。正如几乎所有的芯片创业公司一样,地芯科技也是以研发为优先。
“我们已经申请了32项发明专利,跟20多项布图专利,专利技术是我们最核心的城墙。”
地芯科技研发的射频收发机芯片,功耗和面积仅为国外竞品的一半,且成本在国外竞品的基础上降低了40%。该款芯片在图传、电力系统、市政建设、工业电子以及专网通信应用中需求空间大。据了解,地芯科技已经站到了该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
二是商业“城墙”。“我们在成立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供应商、客户、硬件设施等资源,所以不需要太多热身,一成立就可以kick off(马上开球)。”
“我们要把好的产品、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地芯商业成功的核心是服务好客户,客户在缺芯的大环境中,我们为客户及时地提供性价比高,质量稳定可靠的芯片和解决方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2020年6月至今,地芯科技研发的几款产品相继投入量产。地芯科技还拥有专业的应用工程师团队,可以为客户及时、高效的解决产品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基于高技术壁垒和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让地芯科技得到了知名投资机构和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的青睐。2021年,地芯科技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A+轮融资,由英华资本、君科丹木等机构领投。地芯科技的投资方,还包括了瑞芯微电子、英诺天使基金、青松基金、华睿投资、岩木草投资、美好资本等知名机构。
三是“人才”城墙。对于知识密集型的半导体产业而言,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
地芯科技的核心研发团队成员80%以上为硕士与博士学历,具有10至20年的芯片研发与量产经验,曾工作于高通、联发科、三星、TI等半导体企业,毕业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海内外名校,涵盖系统、射频、模拟、数字、算法、软件、测试、应用、版图等技术人才,具有完备的芯片研发与量产能力。
“公司仍在持续扩大团队,我们要把这个行业的人才收编进来,因为人才不在我这边,就在‘敌人’那边。”
在芯片设计行业,一个成熟的工程师需要至少两到三年的工作积累,所以地芯科技也很注重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每一个工程师在加入地芯之后,很快就会投入到实际项目中,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快速成长。而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目前地芯科技基本上是全员持股,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受到自己与公司在共同成长。
此前,清华大学教授王志华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芯片堪称工业的粮食,所以芯片的重要性堪比粮食。
而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基础建设过于薄弱,吴瑞砾坦言,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至少还有20年。
“我一直有这个使命感,我觉得我们清华毕业的人应该去挑起这个责任来,我们不做谁做?如果要去赚钱的话,我不会选择这个行业,因为有很多可以赚钱的东西。但人总是要做一些自己觉得还有价值的事情。”
所谓“智者建桥”,地芯科技专注研发的射频模拟芯片都是5G无线通信系统和高端工业电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射频收发机芯片更是性能指标极致,属于该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技术痛点,实现国产替代。
“先替代,后超越”,吴瑞砾对此表示很有信心,“未来,地芯科技将会立足通信行业,聚焦于高壁垒模拟射频芯片领域的应用,力争成为国内顶尖的通信芯片供应商。”
创业,是一段漫漫长跑,而吴瑞砾从来都是一个有耐心和恒心的人。
读书时,他3年发了15篇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连续3年每天工作18个小时,没有双休日,没有假期,最长的时候,甚至能在实验室连轴转地工作一个星期。
工作时,他因为崇拜Black Sand(黑沙)公司的创始人,毛遂自荐给他写信,因为不知道具体的邮箱地址,他便用创始人的姓名、公司名组合了十几个邮箱地址把邮件发了出去,没想到有一个地址竟是正确的,随后他收到了面试通知,也如愿进入了这家公司。
创业时,他不仅是管理者,把握企业的战略和内控;同时是推销员,一家一家上门去跑客户;也是技术人员,前期研发的产品都是他自己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吴瑞砾深知,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是如果做不到细分领域的数一数二,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他不敢松懈,希望和众多国产芯片创业者一起,为中国“芯”的崛起而奋斗不息。
漫漫“造芯”路,何处是尽头?相信在越来越多如吴瑞砾一样的创“芯”者的努力下,国产芯片的未来会越来越明朗。
来源:杭州市温州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