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域,两项产业!嘉兴最大“渔光互补”项目的“共富”启示

2022-07-19 18:14:33 世界浙商

videoName

7月,嘉善县夏墓荡奏响了“渔光曲”,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水下的老白鲢、草鱼终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拨丰收,“渔老板”叶兴明每天开着一艘小船,在光伏面板下来回穿梭,巡视湖面、打捞水草,计划在“每日鱼价”达到心理预期的某个清晨,收网捕鱼。

位于嘉善县陶庄镇的夏墓荡,拥有嘉兴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2500亩光伏发电项目和渔业养殖项目“和谐共存”,水上发电,水下养殖,一片水域,育活两个产业,不仅提升了绿色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也为当地开辟了生态富民的新路径。

undefined


上发电下养鱼

挖掘水域经济价值

作为光伏城市的生长样本,嘉兴多年来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发展模式。2016年12月25日,嘉善舒能7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夏墓荡正式并网投运,2017年6月30日,嘉善风凌35兆瓦项目也正式并网发电。

如今,两期项目总装机容量105兆瓦,共占水域面积2500余亩,年平均发电量1.1亿度,采用“全部上网”的消纳模式,以一户人家每年用电2000度计算,可满足55000户人家全年的用电。

undefined

“水上光伏的前期成本投入比较大,一旦并网投运,后期的运营维护就相对简单了。”嘉善舒能电站值班长李建华告诉记者,电站目前配备了10位专业人员负责常规巡检和设备消缺工作。

据悉,架设光伏面板后,每亩水塘上的光伏面板发电并网产生的效益可达五六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水塘的亩产价值,同时,光伏面板下的水域则以鱼塘出租的方式转租给当地渔民。“两排光伏面板间相隔5.2米,水下光照很充足,可以照常发展渔业养殖。”李建华说。

undefined

2017年底,为了便于水塘管理,电站改变了以往的“零散”的鱼塘出租方式,提倡渔业养殖大户进行集中承包。一番仔细考察过后,叶兴明和另外两位“渔老板”签下20年的长租合同,一场别样的养鱼之旅就此开启。

“实话说,刚开始不懂什么是光伏,一看水面上齐刷刷的蓝色面板,我们还担心有辐射呢,怕鱼养不大。”叶兴明笑了笑说,考虑到水域面积大,养殖效益高,大家还是签了承租合同,“现在看来,这些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光伏板下面养鱼一点影响都没有。”

undefined

去年,三人承包的2500亩鱼塘,白鲢和草鱼的总产量达到25万多斤,年产值超200万元。而且与其他渔场不同,夏墓荡的鱼塘完全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即不喂饲料,让鱼苗在水域自然生长。

“别人的白鲢收购价五六块一斤,这里的白鲢可以卖出八块一斤,镇上的人也都说夏墓荡的鱼味道好,市场上俏得很!”叶兴明说。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产业链上“手牵手”

夏墓荡的湖面光伏区由84个子方阵组成,共配置84台箱变,168台逆变器,按照电站规定,每周需巡检完湖面上所有的设备和光伏组件,因此,只要天气晴好,李建华和同事们每天都会在湖面上巡线,也经常与驾着渔船的叶兴明“不期而遇”。

“我们合作很有默契了,互相配合得很好。”李建华说,平时,电站运维负责照看水上,鱼塘承包人负责照料水下,几乎没有不便之处,但一年到头也有两次“打招呼”的时候。

undefined

原来,鱼塘会在每年7月和10月收获两次,每次捕鱼期在25天左右,为了捕到散养的鱼儿,工人们需要在水下“赶网”,而船只巡线造成的惊扰会对“赶网”造成一定影响。

“一到捕鱼期, 我会提前跟电站说好计划捕鱼的指定区域,他们也会在巡线的时候注意避开。”叶兴明说。

李建华驾着巡线船一路顺着光伏板前行,叶兴明则开着一艘白色小渔船在湖面上悠悠地荡,不停地打捞着水草,清理水面上的杂物。“清理湖面的责任给到了叶老板,我们也顺带成了‘受益人’,水草打捞干净了,不仅降低对光伏组件的影响,也便于我们行船巡线。”李建华说。

undefined

微风吹过,开阔的水面波光粼粼,一片湛蓝。据了解,白鲢养殖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光伏面板不仅能为鱼类生长提供很好的遮挡作用,同时对阳光的遮挡也可让水面藻类光合作用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藻类繁殖,提高水质。

说起水质,叶兴明补充说,去年,自己的收成相较另外两位渔老板显得略微“逊色”了些,原因就在于自己承包的1000亩鱼塘靠近河道北面的入水口,去年汛期降雨量大,河道浑水涌入,影响了白鲢的生长。

undefined

今年,陶庄镇政府主持推进的大寨湖清淤工程顺利完工,北面河道得到了彻底治理。“今年进入汛期后,下过几次大雨,水体稳定多了,水质也没有变化,看吧,今年的收成一定比去年好!”叶兴明说。

来源:嘉兴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