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谷”在崛起,记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
2022-08-17 10:33:33 世界浙商
浙江是全球数字经济的发轫地和发展高地,杭州作为“排头兵”雷厉风行狠抓落实,全力构筑起数字经济“先行模范”,打造了令人心潮澎湃的“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然而,杭州并非天然具有数字经济的发展基因。过去,杭州走过“工业兴市”的道路,尝过“服务业强市”的转变,甚至当过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吊车尾”,方才痛定思痛,锁定了“数字经济”的出路,并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保持中高速增长,泛安防总体规模超过6000亿元,成为“国家队”中有望冲击“世界冠军”的集群之一。“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这背后折射出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已成为杭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是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先锋力量。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之巅,浙江通过谋划建设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视谷”地理经济新地标,力图在杭州构建一座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数字安防产业新高地。
于细处落笔,自小中见大,从杭州数十年如一日培育数字安防产业集群的历程或能窥见数字经济崛起的密码。
脱胎换骨迎变革 筑巢引凤添活力
杭州安防产业究竟是如何从“籍籍无名”的散兵小将蜕变为举世瞩目的全球安防中心?这一切的转折点还得从三十二年前说起。
1、体制创新 筑巢引凤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浓郁的创业创新氛围在这方美丽富饶的热土升腾缭绕。在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双创新”变革下,杭州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奋斗之姿叩响新世纪的大门,为安防产业自由竞争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990年,依托于杭州主城文教区16所大专院校、19所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机构、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前沿科研机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以“大孵化器”之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国家“火炬计划”在杭州播下了一颗科技创新的“火种”。1997年,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横空出世,标志杭州城市开始跨江发展,这处“过境符号”“城外乡村”开始“破茧化蝶”。
2002年,作为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地的高新区和滨江区在管理体制上合而为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成为带动杭州乃至浙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此后,杭州高新区(滨江)长期动态推出产业政策体系,精准破解创新创业的痛点难点,培育了一批中国软件信息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开拓者,一批互联网科技、数字安防产业的先行者,呈现出“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融合的发展态势。
2、广纳贤才 逐梦而来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创新的第一动力,是决胜未来的“城市大脑”。杭州高新区(滨江)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开辟“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创新路径,让人才在这里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水到渠成的创业,甚至为创业失败的情况承担必要成本。
杭州也着重深化人才生态,打造人才创新高地。不仅加码人才招引政策,也从城市区域规划建设时综合考虑创业、生活、家庭问题,大幅提高人才流入吸引力,还大力支持科研院所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的突破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由此,五湖四海的创新人才逐梦而来,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留下无数引人遐想的传说。
3、万事俱备 静候东风
万千气象,云兴霞蔚。这座素有“东南都会,宁绍噤喉”之称的江畔新城剑指高新技术产业,改体制、给政策、引才智,耐心耕耘“宜业宜居宜创”的营商环境,托举起无数追梦人奔竞不息的创业热情。此时,杭州已在各领域培育和涌现出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为后续安防龙头的壮大、产业集群的形成、数字化浪潮的开端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充足的科研人才储备、肥沃的培育土壤、产业集聚的规模化发展、一定程度的城市化水平等要素的前期积淀。之后,只等一阵东风来卷地,落照江天一半开。
风起云涌书传奇 结链成群终燎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杭州十余年磨一剑,形成了高层次人才集聚、创业氛围浓厚、产业基础夯实、生活配套完善等本土优势,终于迎来了安防产业萌芽勃发的东风,又经几大阶段的锋芒展露实现了开挂式逆袭,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数字安防巨著。
1、从0到1启梦 自始至终暖政
时间跨越到关键的2001年,这部史书翻开了“微光汇聚、点燃火种”的一页。
这一年,迎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奏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的一个28人创业小团队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安家落户”,海康威视诞生了。凭借科研院所深厚的技术积累,海康成立不久就推出了基于MPEG4标准的板卡产品,当年即占领了我国60%的市场份额,踏上了一条传奇之路。
同年,大华股份、大立科技相继落地高新区(滨江),三大领军企业风云相会,掀起了一场数字信号技术取代模拟信号技术掀起的行业变革。从此,杭州安防开启了从0到1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安防业强势杀出的一匹“黑马”。
往后,越来越多的数字安防企业涌入杭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创业创新热土,在内部“优胜劣汰”和御外“抱团发展”的残酷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的都是已经摸索出生存法则的一方佼佼者。这群先行者在你追我赶的竞争中相互促进,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
这些安防企业自萌新入园,转眼声名鹊起,成长为一代巨头,每一阶段都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扶持。期间,杭州通过不断添加政策、土地、人才、市场等“催化剂”,扶持弱者升级、支持强者愈强,引导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市场协作机制。
以海康为例,拓展市场时期,高新区(滨江)自己当用户提供试验田,率先在区内应用海康及相关联企业的产品,将其打造成示范产品向外推广;海外发展时期,滨江争取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组织国内一流专利专家们历时5个月检索全球安防领域13万件专利,解读3.5万余件数字安防产业专利,以专利导航理念形成《杭州高新区数字安防产业专利导航分析研究报告》,并专访海康等企业助其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格局、定位,引导开展专利运营、储备和布局。
2、从多到强成链 催化生态蝶变
随着“科技强警”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杭州成为了国内率先安装动态监控系统的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个安防示范城市。政府在城市治安监控、道路交通监控、全球眼的使用等方面投入空前,各大具有高度质量保障以及研发实力的安防企业激烈竞标、迅速抬头。不久,杭州市委专门作了“杭州应打响‘品质安防、杭州创造’品牌”的批示,提出“杭州要全力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以视频监控为主的安防产业链飞速发展。
值此机遇之下,2008年至2010年,杭州安防产业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以海康、大华、大立、银江等行业巨头为中心的“安防上市部落”,聚集了中威电子、新华三、雄迈、智诺、虹软、当虹等众多实力强劲的安防企业。次年,“后起之秀”宇视科技亦安营杭州高新区(滨江),一路高歌猛进,迅速奠定了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杭州安防产业生态链随之成型,成为了能与深圳相媲美的一大产业聚集地。
3、杭州一骑绝尘 “全球中心”定调
经过几轮博弈,此时全国安防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圳、杭州、天津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然打破,天津黯然离场,深圳、杭州双雄争霸。
2013年,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杭州进一步加强数字安防产业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集群创新驱动潜力,部分非产业集群内的中小安防企业从产品供应链角度逐步向产业集群靠拢、抱团发展,横向高度收敛的整合及纵向成熟的分工开始共存。之后,杭州一骑绝尘成为崭新的安防市场中心。
紧接着,G20杭州峰会上,二十国共商未来,两大“出圈”话题备受全球瞩目。一是“数字经济”在中国迅猛发展,作为拉动全球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成为贡献给世界经济的“中国智慧”。二是海康、大华、宇视在峰会上惊艳亮相,成为杭州数字安防企业的典型代表,“海大宇”的品牌名号逐渐响彻全国,在全球舞台上不断创造中国安防行业的“奇迹”和“神话”,杭州正式奠定了“全球安防之都”的国际地位。
终是大风为引,星火燎原。杭州安防产业在阳光雨露长年累月的滋润下厚积薄发,实现“从无到有、聚沙成塔”的新突破。在关键培育期,政府进一步通过“给市场、搭舞台、打品牌”等实际举措推动企业大步向前走,实现“结链成群、弯道超车”的新跨越,打造了一张熠熠生辉的“数字金名片”,塑造出杭州数字安防强劲的区域竞争力,确立了代表国内领先水平冲击“世界冠军”的发展基调。
强链补链破逆势 虚实融合跃新境
正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杭州深以为然,以培育数字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数字基因重塑供应链、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于钱塘奔涌数字浪潮,至全城激昂数字脉动。
1、数字赋能变革 产业逆势上行
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5G等数字技术不断普及应用,安防产业边界变得更加宽广。传统安防巨头的企业定位相继转变为智能物联AIOT,借助数字优势掀起一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以商汤、依图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视觉企业,以华为为代表的信息与通信技术领袖,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入局,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一时之间,数智技术驱动下的安防应用日益广泛,市场领域拓展千行百业,激活新一轮发展进阶之路,杭州数字安防产业生态日益繁荣。
大势之下,2020年,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当选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于2021年以第二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上榜《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至此,杭州落实制造业集群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数字经济第一城”、“新制造计划”的工作要求,开启了数字安防产业向视觉智能产业跃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历史性跨越。
2021年,杭州数字安防产业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20.8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市泛安防产业整体规模超6000亿元。其中,杭州视频监控产品DVR、NVR、摄像机等产销包揽全球前两名,市场占有率超过50%。海康威视连续9年位居全球安防企业排行榜首位,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分别位列第2和第6位。
数据显示,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确有问鼎“世界冠军”的实力。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一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兴事件”“华为制裁”“海康停牌”等地缘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为何杭州数字安防产业仍能强势突围,实现逆势增长?
2、合力强链补链 增强产业韧性
从国家战略来看,我国及时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重要手段,释放资源连接与整合的潜力,有效应对了外部风险,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
从政府“送服务、解难题”来看,浙江、杭州省市两级政府部门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多点“梗阻”的问题,深入推行“链长制”,全面开展“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浙江将数字安防作为四个重点建设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和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之首,制定了专项培育政策,推动集群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形成紧密高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效带动大中小企业共同行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供销协同发展。
杭州则深入企业调研,编制了包含全市数字安防产业链发展提升方案、数字安防产业链工作要点、专家团服务方案的“一链一团一方案”,包含产业链技术路线图、细分产业图、空间布局图、招商引资图、应用领域图,以及产业链风险清单、需求清单、技术攻关清单、协同创新清单、项目清单的“五图五清单”,打造一系列链式政策支撑体系。
在省市政府指导下,集群促进机构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围绕“技术研发孵化组织、集群枢纽组织、治理核心组织”的定位开展产业协同创新、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牵头编制《浙江省数字安防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年版)》,梳理566条国内外现有数字安防相关标准清单,拟定了未来三年产业链发展亟需标准39项。《建设指南》由省经信厅、省市场监督局联合印发,成为全国首个数字安防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对数字安防产业的发展形成系统指引。
基于安防产业成熟度高,但空间容量和产业发展受限的实际情况,杭州进一步制订了《杭州“中国视谷”建设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数字安防、工业视觉、自动驾驶、医学影像、虚拟现实、新一代视频会议终端和数字文娱等七个端,以及通信电子、特殊成像、仪器仪表三个优势端,形成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硬核“端”产业。对此,浙江也于2022年初正式提出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视觉智能(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标志性成果——“中国视谷”地理经济新地标,以整体区域品牌对垒国际产业竞争。
3、科技创新谋未来 虚实融合启新篇
政府以有为之举开辟前行道路,企业亦以“最硬气的打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攻关世界前沿科技,并抢抓数字经济机遇,拓展创新业务,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以海康威视为例,遭遇疫情冲击和美国制裁后,纵观海康威视近三年业绩,2019年营业收入为576.58亿元,2020年635.03亿元,2021年814.2亿元,同比增长28.21%。可见其营收不仅节节攀升,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刻实现了大幅上涨。
一方面,这离不开海康适时对创新研发做出了动态调整。对比海康分区营收情况,2020年境内外主业分别占比71.84%、28.16%,2021年境内外主业分别占比61.68%、23.24%。虽然海康境内外主业营收均有所下降,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实现创新业务占比15.01%,其中有5个创新业务的收入超过 10 亿、净利润为正,成为稳定增长的动力来源。作为充满创新基因的科技企业,海康每年保持10%左右的研发投入,及时把握了数字经济酝酿出的产业发展新机遇,不仅提供全面感知、智能物联、物信融合的数字企业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还开辟了汽车电子、家居、消防、安检、医疗等8个创新业务,致力于智慧城市和数字化企业等智慧业务的建设与服务,最终基于多维度的领先优势实现了逆势增长。
正如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黄方红所说,“在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方面,公司的态度非常坚决,芯片受限制,我们换芯片;换不了芯片的,我们换组件;换不了组件的,我们重新设计产品。如果必要,我们将自己设计芯片。”
另一方面,海康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具有出色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能够合理调控库存。其在海外设立了3个制造工厂和11个物流中心,在国内积极开拓供应链的国产替代,核心器件上优先选用国内厂商,打造稳定持续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康的科技实力不容小觑,整个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也在不断提高数字技术的战斗力,探索前沿科技“无人区”,尤其在芯片研发、图形图像识别、多维感知、数据融合、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等技术实现“并跑”甚至“领跑”。目前,集群已有国家级创新载体44个、省级创新载体186个,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4000余个,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9.3%,参与制(修)定国际国家标准52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重点企业参加集群项目建设,取得关键技术攻关成果5个,新增研发专利授权量38项、软著11项,获得经济效益29亿元。
基于深厚的科技底蕴,技术与实体奏响融合发展的“交响曲”。在杭州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的进程中,培育壮大数字安防产业集群是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的重要出发点,是串联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着力点,更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在强化虚实融合上,杭州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化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持续推动城市大脑、数字安防产业大脑的建设,支持集群企业集成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未来工厂、数字工厂、未来市场和未来实验室。同时,杭州数字安防产业广泛涉及交通民生、工业生产、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和跨领域融合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催生出了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出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随着数字安防生态系统的数字资源日益集聚、协同模式日趋高效,进一步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中国视谷”建设落地将成为杭州下一步的目标。
潮起数字经济,未来呼啸而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国家战略指导、政策引导支持、市场竞争协作、第三方机构服务催化产业生态等多重要素下,杭州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新标杆,建设全球数字安防产业高地“中国视谷”上,逐渐探索出了具有杭州鲜明辨识度的“杭州模式”,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主基调下为国家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提供生动的实践典型和鲜活的借鉴样本。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经信厅雷国强,杭州市经信局杨晓勇、林昀,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罗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