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大会召开之际:期待浙商创造更大辉煌

2021-06-02 17:19:11 世界浙商

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浙江举行。这次大会比首届世界浙商大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这是一次浙商精英的聚会,也是中国商界的盛举。

当今中国,浙商已经成为一种现象,成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对象,浙商的个案已经成为高校学习的教材。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没有任何政策背景的浙商群体抓住机遇,创业创新走天下,快速成长为中国第一大商人群体。750多万在海外和浙江省外投资经商的浙商,投资总额已经超过浙江的GDP总值。

有人赞美浙商有极强的生命力,他们“一遇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笔者则认为浙商的特性有其文化基因。中国历史上有“十大商帮”之说,其中宁波商帮和龙游商帮均属浙江商群。而浙江商群又受到浙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浙学”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阳明学派、永嘉学派、永康学派等著名学派,以及他们主张的事功说、义利观、本末观、理财观、富民观、人地观、货币观等学说,对浙商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均产生积极影响,“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经典学说,以及立德、立功、立言的人格评价,对后代浙商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当代浙商群体的所有美德,都能够在浙东学派的学说中找到文化基因。

令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如今已经进入“中国富豪榜”的浙商绝大多数是草根出身。他们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甚至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正是因为这样的草根背景,造就了浙商的草根性格、草根品格和草根生命力。他们不怕根基单薄,只要有一点贫瘠的土壤,他们就能够顽强地扎根,倔强地生长;他们不畏艰辛,哪怕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他们也不会退缩;他们韧劲十足,不管创业征途如何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如何跌宕起伏,他们也能应对自如;他们不慕虚荣,即便勋章满胸,登庙堂之高参政议政,照样心系实业,不误正业。草根浙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旦登上政治舞台,其忧国忧民之心拳拳于行。曾经有多名浙商提出《浙商社会责任倡议书》:扶贫济困,乐善好施,超越自我,从“功利”浙商向“公利”浙商转变,从企业家迈向慈善家。浙商正以品格品质的升华赢得社会的尊重。

浙商的崛起自然有浙商自身的原因,更有浙江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比较健全,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以来,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制度层面确保民营经济的公平进入和公平发展机会。浙江省委、省政府及所属部门在为浙商发展的保驾护航上堪称楷模。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对党政干部提出的八个“扪心自问”、四个“够不够”,足以证明他说的“愿做浙商后盾”发自内心。浙江良好的政策环境换回的是浙商回归和包容性增长。正是有这样的区域环境,浙商抢夺先机强者越强也就势在必然。也正是有这样的环境,浙商群体确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浙江改革开放发展史,就是一部浙商的创业史和成长史。没有浙商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可能有今天浙江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劲活力。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7%的经济总量。其中,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全省60%以上的生产总值、60%左右的外贸出口、50%左右的税收和解决了90%以上的社会就业。因此可以说,浙商既是浙江最大的资源和财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财富。事实证明,浙商创业创新走天下的历程就是民族复兴强国梦的实现过程。

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商精英聚会,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共商国事,共谋发展。浙商形成共识,坚守实业,立足主业,静下心来把主业做专、做精、做强、做大。立足浙江,回报桑梓,实现企业和家乡发展的互促共赢。如今,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在即,笔者自觉自愿地为浙商吆喝,为浙商立言。

“忆往昔,天翻地覆,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四千四万铸辉煌;看今朝,龙腾虎跃,中国浙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再腾飞。”借用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为浙商写的春联,笔者抒发出对浙商的敬意,期待着浙商创造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