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浙商论坛上,企业家们思想大碰撞
2021-06-03 10:23:01 世界浙商
昨日的浙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浙商纷纷赶来,有的清早从欧洲飞来,有的当天还要赶往国外,虽然百忙之中的相聚很短暂,除了相互拥抱、握手攀谈带来两年未聚的问候,他们也带来了最有价值的思路与观点,带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盛宴。
【浙商观点】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会
马云以一身蓝色对襟罩衣和布鞋亮相。众所周知,马云爱打太极,这身行头被人称作“太极服”。为了参加世界浙商大会,马云退掉了去韩国的机票。
“太极服是淘宝买的?多少钱?”面对主持人的打趣,他笑答,“是的。但不知道价格,家人买的。”
“有人说今天这个社会机会越来越少,同时我们也看到抱怨越来越多,但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机会。” 对于最近备受争议的阿里巴巴所涉足的互联网金融,马云表示,所有行业都需要搅局者,进入互联网金融,因为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未来趋势,谁也无法阻止。“不是阿里巴巴对金融感兴趣,而是如果不对金融感兴趣,很多小卖家都会因为资金的缺乏而死掉。”
“我们感兴趣的是建立信用体系而不是拿到一个银行牌照,今天的中国不缺银行牌照,但缺的是建设一套消费者、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动态的、准确的信用体系。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建立这样一套信用体系。在我们眼里,没有企业大小、国有民营之分,只有有信用、没信用之分。银行如果把这个做好就没有我们的事了。”
马云表示,自己有很多银行业的朋友,“他们常常会说,‘我上台以后,银行的资产增加多少,利润增加多少,风险降低多少。而不是我的客户的资产增长多少,客户利润增长多少,社会风险降低多少’。”他认为,这就是需要改革的地方。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欲投资国际化医院
在浙商回归话题的论坛上,郭广昌表示最近去了义乌考察,他发现义乌有大量的来自全世界的商人,但恰恰缺乏国际化的医疗服务,“我们想去那里投资一个国际化的医院”。
“关于浙商回归,除了欢迎浙商回来,也希望政府对所有来浙江投资的商人敞开胸怀。”郭广昌表示,只有站在全球的眼光看浙江,才能真正带动浙江经济发展。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让农民工回乡务工
关于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宗庆后认为,应该让2.6亿农民工回到自己所在的农村务工。“在城市里打工不太可能真正融入城市,而现在的大城市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社会治安、交通等。”
宗庆后认为,首先必须让产业下到乡镇,让农民就近务工;同时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产业也要一起下乡,形成配套;最后要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的环境变得更好,让更多农民愿意回到家乡。
宗庆后表示,在欧美国家,富人才住到郊外乡村,这也是未来10年中国的趋势。
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军:今后还要在浙江投资360亿
谈到回家乡投资,沈国军表示回乡投资是每一个浙商的意愿,现在银泰集团有40多家企业落户浙江,拥有3.8万名员工,台州有四个项目正在进行。“最近我们在城西的银泰城开业,据说开业当天来了20万人。”
沈国军表示,今后三年内,银泰和“菜鸟网络”还会在浙江投资20多家企业,投资360亿到500亿元。他呼吁,700万省外浙商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用激情拥抱商业和技术变革的新时代。
此前,沈国军在上午的大会发言中表示,现在大部分精力花在“菜鸟网络”上。他认为,在当今信息技术主导的商业环境中,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在大数据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中,要敬畏技术的进步,并且要亲自学习和体验。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要学会合作共赢
谈到创新时,汪力成认为,对浙江的民营企业来说,创新是有风险的,大企业和初创企业问题不大,最纠结的是中小企业,要关心他们怎么转型。对此他提出了几条建议:“首先喜新不厌旧,不放弃原有的产业。其次要注意企业家自身的转型升级,不要认为以前做低端产品成功了,做高端产品用同样的办法也能赚钱,企业家素质必须跟上。第三,需要转型的企业往往都是缺钱的企业,一般现金流有问题,所以要用合作开放的心态,学会用合作共赢的方式创新。”
【专家视角】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创新刻不容缓,力挺马云
“创新刻不容缓,2050年我们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姚景源说, 很多人还没有理解这个紧迫性。“创新是带有颠覆性的,等离子液晶电视出现摧毁了显像管行业,数码相机的出现把胶卷行业淘汰了,谁也不会想到美国柯达会破产。”
姚景源最后表示,关于王健林和马云的打赌,他力挺马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秘书长林建海:服务业空间巨大
林建海认为,中国在服务业方面的空间和潜力非常大,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是值得在座企业家考虑进军的领域。同时在金融改革领域,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在全球来看都是一样的,因此要吸收国际上的经验教训。
美国商务部前助理部长黄建南:信用体系越早建立越好
黄建南认为,要金融创新,不能否定原来的路,而是要正确面对不足。
黄建南表示,认同马云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观点,“没有信用的代价很大,如果我们每天为奶粉合不合格,吃药胶囊是不是有毒而担心,每天为这些事情担心几个小时,就相当于浪费了几小时的效率,如果13亿人每天损失3小时的生产力,对整个国家经济损失巨大。所以信用体系越早建立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