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与外资的竞合之道
2023-01-19 14:39:12 世界浙商
2004年,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曾应邀请写过《西子集团面对世界500强:合作重于竞争》,着重介绍了1997年3月西子集团与世界500强之一美国奥的斯(OTIS)合资成立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
文章中,王水福提出:合作是一种策略,而非目的。合作的目的是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创立国际品牌。
十八年转瞬即逝,如今,“合作重于竞争”依然作为西子的核心理念亮在企业官网上。王水福也表示:“(关于这个理念)我们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直以来,我们走的都是合资合作的道路,坚持跟着优秀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会议室的落地窗朝向东面,落日余晖映照在不远处的玻璃幕墙上,光线温暖松弛,而西子联合控股董事长王水福紧凑的日程安排还只行进到三分之二。谈及与外资企业的互动,王水福说起:“今天上午,还和一家企业在交流,他们很希望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如今,西子在合资合作方面已经非常成熟,近年间,也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与日本石川岛携手引领立体车库行业,与日本川崎合作研发地铁盾构机,与美国GE、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合作余热锅炉制造……然而,要说这种合作模式的缘起,还要数西子与奥的斯的合资合作,王水福将这场合作定义为“深刻影响西子未来发展轨迹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
当我们将日历翻回1997年,彼时,西子电梯厂在全国电梯行业排名第6位,而位列其前的5家企业都是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按说,如是“民族电梯品牌领头羊”的成绩已然不俗,但市场给王水福的危机感依然很强烈。
“那时候,我们去争取客户,对方看到国内企业,连标书都不会给。我们直接被排除在外了。”王水福坦言,当时,国产电梯的技术的确非常落后,“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冲上去,才不会被淘汰。”
然而,“冲上去”的动能从何处来呢?
王水福从不是闭门造车的性格,他敏锐地意识到,不能什么都自己琢磨,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快。西子电梯厂也开始寻找合资合作的可能性。
“我们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经过多方考察,才选定了全球电梯龙头企业——奥的斯。”在这场双向选择之后,两家合资成立了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王水福记得,当时电梯行业都知道奥的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合资企业中出现“奥的斯”的名字,他们就必须绝对控股,然而在考察了西子电梯整体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后,他们放弃了马上控股的原则,愿意等五年之后再进行股权交易。这也让王水福对这场合作满怀信心。
虽然在四年后,奥的斯提前以80%的股权实现绝对控股,让王水福很不舍:“提前交出控股,等于把我们呕心沥血做出来的企业拱手让人,真的舍不得,股东们起初也不同意。但如果不扩大他们在西子的股份,人家就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放到西子奥的斯来。”要知道,当时奥的斯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可不止西子奥的斯一家。而即便时至今日,奥的斯依然掌握着电梯领域的三个“最”字,即拥有全球最老的电梯、最高的电梯和最快的电梯。
王水福当时也算了一笔账,虽然西子的股权退到了20%,但西子系电梯市场占有率却独占鳌头,成为全国第一,不仅当年度实现了非合资前两倍以上的利润,还培养出了大量拥有最先进理念的管理人才。
“(控股权转移之后)我也有时间去‘云游四海’,思考西子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了。”王水福说。
做长跑运动员
除了合资合作之外,西子在航空领域也以供应商的身份与空客、波音等外资企业互动频频。
“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水福坦言,与空客、波音等外资航空企业合作,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往往都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企业,他们的成熟度、默契度与生产制造效率是难以想象的。同他们竞争,相当于虎口夺食,但不得不夺。
他至今仍记得,自2010年始,波音公司就开始派员到西子航空考察。“起先,他们只是不断地派人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到处转悠,仔细观察,不停地拍照。”这种状态维持了整整五年,期间他们派员200余次,“对我们整个生产流程一步一步地跟踪检查,直到他们觉得(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才坐下来跟我们正式谈判。”
航空工业被称为“现代工业之花”,王水福坦言,为了这枝花:“十余年来,西子已经投入了十多亿(元),现在都还没有回报。”但他并不后悔,在他看来,中国的技术基础还是太薄弱,“我们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做出我们的表率,在和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中发挥作用,让中国工业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损失阶段性的效益和利润,但从长远来看,有其特殊的意义在。“我们锻炼了一大批人才,也通过浙江大学西子研究院输出了很多我们的管理经验,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等。”
“和外资企业合作,必定要让渡一部分利益,但我觉得,我们作为民营企业,还是要考虑大局。”王水福也透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航空领域的十余年投入如今也看到了一些曙光。
从最早的电梯、锅炉,延展到盾构机、立体停车库、起重机械,再到航空部件、光热太阳能发电、储能、核电,西子的产业版图越来越辽阔,但无论如何扩张,始终都没有离开高端制造领域。王水福谈到,如今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都很快,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去发力,不能什么都干。他尤其强调,企业不能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西子也曾经涉足过房地产行业,但很早就退出了。
“我们还是想专注投身高端制造。毕竟,一个拳头对外和五个手指对外是不一样的。”王水福说。“当我们拥有航空部件制造的标准与核电的标准,再回过头来造电梯、锅炉,相当于又是对传统产业的一次升级。”
王水福半开玩笑地称自己是在“自找麻烦”,但他也表示:“经济的变化就像一堵墙,就看你体质行不行,能不能翻过这堵墙。”他谈到,现在的形势对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质量和管理跟不上的企业很难抓住机会,但基础扎实的企业可能就能以此为契机,再上一个台阶,“这其实也是一种优胜劣汰。”
王水福希望西子能够成为一家经得住大浪淘沙的、能活百年的企业,而这种所谓的“自找麻烦”,其实就是在不断锤炼、夯实基础。
合作的“夫妻”之喻
从1997年始,西子与外资企业已经相处磨合了二十余年,王水福对此也颇有自己的见解。他半开玩笑道:“我们和外资企业合作,就像两夫妻结婚。”在合作过程中,要互相谦让,“不是一味地你听我的,或者我听你的,而是要共同经营。”
以西子与奥的斯的合作为例,王水福表示:“如果不‘结婚’,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他们怎么会把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无机房、无齿轮的第二代电梯技术引进传授给我们呢?又怎么会为我们导入属于世界500强企业ACE(获取竞争优势)先进管理体系呢?”
王水福坦言,也正是因为这些合资合作,为西子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让企业能够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归根结底,其实就一条,发展是硬道理。而过程中,合作重于竞争。”王水福说。
记者 李艳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