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密集走访民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有何秘诀?
2024-04-02 10:08:27 世界浙商
省委书记易炼红到杭州萧山区万向创新聚能城,考察展厅和新能源电池生产线,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多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浙江,又将有哪些关键路径与方法?日前,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深入科创中心、产业平台、高新企业,进车间、看生产,听谋划、问需求,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调研。
从万事利到万向,再到传化,这场调研中有何亮点发现?与省委书记面对面,民企感受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浙商又预备如何做?
公司董事长是创新的第一责任人
科创中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万事利科创中心作为历史经典产业首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此行调研的第一站。
在这里,易炼红观摩无水印花一体机设计生产过程,参观丝绸品牌馆,了解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万事利相关负责人介绍,AIGC设计大模型与无水印染一体机是万事利丝绸自主研发的两大核心科技。其中,AIGC设计大模型拥有超过50万花型数据库、300多种图像算法,可以为全球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丝巾不重样,人人都可以成为丝巾设计师;无水印染一体机则解决了纺织印染污水世界难题,体积小、速度快、无污染,让印染厂可以开在门店或者办公室,让打印丝巾就像打印纸一样简单。
省委书记易炼红到杭州上城区万事利科创中心,参观丝绸品牌馆,了解企业创新发展情况。
而从现场设计,到生产制作,再到成品交付,定制一条个性化的丝巾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万事利给出的答案是2小时。
易炼红指出,轻轻丝绸因文化而厚重,希望万事利集团充分传承好挖掘好展示好丝绸文化深厚底蕴,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大力发展印染行业新质生产力,以更优质产品满足大众多层次需求,彰显丝绸文化时代价值,让“经典”成为“永恒”。
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对此很振奋,并表示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此前的采访中,屠红燕也曾向《浙商》杂志记者表示,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但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她也谈了谈他们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秘诀“,即“公司董事长是创新的第一责任人”。
“作为公司董事长,不仅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动态,还要勇于承担风险,敢于尝试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通过不断调整行动方案,确保公司的战略方向正确,引领公司走在行业前列。此外,董事长还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为了迎合AIGC时代的到来,我们近日也推出了面向公司全员的AI创意设计大赛。通过类似这样的活动,充分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公司可以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屠红燕说。
6年跑出全球TOP3,新质生产力有澎湃活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丰沃的产业“土壤”。
位于萧山区的万向创新聚能城是全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项目。易炼红考察展厅和新能源电池生产线,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并听取萧山区江南科技城建设情况介绍。易炼红勉励万向集团锚定目标、坚定信心,以强大创新能力和蓬勃进取精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积极探索、勇敢开拓,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努力创造企业新的辉煌。他希望,江南科技城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推动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高地。
省委书记易炼红到杭州传化科技城,考察了解科技城整体建设和传化集团发展情况。
与万向创新聚能城比邻的传化科技城,一批形成了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核心科创成果的生物技术企业,正在新时代的发展赛道上跑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
“以世界领先的高通量基因编辑技术为底层核心,我们在短短两年时间,开发一款将基因编辑与干细胞结合的免疫细胞产品QN-019a,率先在国内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而这项技术,在全国属于首家,在全世界也只有三家公司能够做出这样的产品。”启函生物运营官李建透露。
记者了解到,启函生物于2017年成立于传化科技城,“在过去落户的六年时间里,从几个人的公司发展到今天上百人,在创新公司里面算是不小的规模。”李建表示,“实现产品创新不断迭代,我们的研发进度周期相比国外,从28到36个月缩短到现在的8到6个月,成果并不比国外差。我们搭建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有充足的资本支持科学家进行实验,我们的年轻科学家们也在夜以继日地努力,为突破科技创新而奋斗。”
“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最为关注的是生物制造这个领域。”衍进科技创始人晁然表示,“我们希望从上游的技术,到下游的生产力构建,去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来实现从研发端到产业快速推进。”
据了解,衍进科技在传化科技城孵化并成长,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型企业,利用合成生物学、机器人,以及机器学习技术推动生物科技产业研发进程,为农业、日化、饲料等行业开发高附加值生物合成产品。
“我们就曾利用自主搭建的高通量蛋白质设计和测试平台,经过4到5个月的研发,成功地形成了原创性的农业育种基因序列。这项创新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相比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技术,我们的基因序列的活性提高了两倍以上。”晁然说。
据传化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除启函生物和衍进科技外,在传化科技城,还有百余家企业正在实现新科技、新产业融合兴盛。其中准独角兽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雏鹰企业17家。
“作为引进创新企业和人才的平台,传化科技城聚集大量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产生了新的化学反应和新生产力的构建,强化了产业链并形成了互相作用。”晁然说。
传化科技城
易炼红还走进位于传化科技城的禾赛科技有限公司,考察生产车间,细看创新成果,了解企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情况。易炼红说,对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浙江始终秉持“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理念,诚挚希望天下英才汇聚浙江,形成“浙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浙江”生动局面。他鼓励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励科研人才在杭州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充分释放潜力、尽情施展才华、成就更大事业。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向记者介绍,在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方面,传化科技城有诸多自身的实践发展经验。
“去年,拥有全球最佳动物模型平台的基因疗法领军公司凌意生物宣布完成了近亿元A轮融资,背后就有我们的力量。”徐冠巨说,在传化科技城“EVC基金生态体系”里,有10亿元科技城产业发展母基金、30亿元的中金传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的传化生科创投基金和100亿元的传化科创产业基金,“这将发挥资本撬动效应,广泛链接市场化基金,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需求。”
据了解,2023年生科基金跟进近300个项目,通过立项17个,已投成并进入投后管理项目6个。所投项目均有招投联动,4个总部落地、2个实体子公司落地传化科技城,其中3个项目与传化化学、新安股份和传化农业有产业协同,生态投资效应显现。
易炼红实地考察,了解科技城整体建设和传化集团发展情况。他说,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活力,希望科技城和传化集团继续大胆探索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新路径,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最佳结合。
中小企业是先锋和主力军
调研中,易炼红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是主体、产业是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革很关键、环境很重要。
不可否认,在浙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改委主任杜旭亮介绍,截至2023年底,民营经济创造了浙江67.2%的生产总值、71.7%的税收、80.2%的进出口、87.5%的就业、96.9%的市场经营主体;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25年居全国首位,并表示:“广大浙商是浙江宝贵资源和宝贵财富,他们发扬“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为浙江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量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新兴产业的赛道和领域。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发挥作用。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刘亭曾在接受《浙商》采访中指出,无论哪个新兴领域,浙江的中小企业都贡献着令人激动的创新。可以说在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中小企业不仅是主力军,而且是先锋。
足可以见,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
正如易炼红在此次调研中所说,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有基础有条件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把握先机、勇立潮头、当好尖兵。他强调,希望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向数而融、向高而攀、向新而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创新和人才上舍得投入,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创新创造内在动力,推动企业更快更好、更高更强发展,在培育新动能、抢占新赛道、塑造新机制上扬优势、勇争先。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年以来,浙江各地主动谋划,积极布局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智能仿生、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增强产业向“新”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浙江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中小企业们,一定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将成果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实现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来源:《浙商》杂志 记者 陈晓 李艳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