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加征关税 中国车企怎么接招?

2024-06-14 15:12:28 世界浙商

6月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辆电动汽车在欧盟委员会附近一充电站充电 来源:新华社

中国新能源车出海遇波折。

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超过120万辆,稳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继续高歌猛进。不过,重要市场欧盟突然出手。

据新华社消息,欧盟委员会12日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当前,欧盟“向右倾斜”明显。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欧洲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增强。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欧盟将更加封闭,对中欧经贸关系又会产生怎样的冲击?

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欧盟打的什么算盘?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自去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起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起,拟征收临时关税的消息便屡有传出。在比原定时间推迟了一个月后,靴子终于落地。

欧盟委员会表示,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对其他制造商将征收21%的关税;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

欧盟中国商会调研显示,对大多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对其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源于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快速崛起。

据路透社报道,2023年,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占欧盟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8%,到2025年可能达到15%,这些电动汽车的价格一般比欧盟制造的同类车型低20%。

第十届欧洲议会选举投票于布鲁塞尔时间9日晚落下帷幕。来源:新华社

“加征关税,直接原因是欧洲在中国的技术与产业竞争驱动下,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忻华表示,近年来,国际地缘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欧洲在新兴颠覆性技术相关的特定领域与中美的差距逐渐拉大。“中国的电动车及其电池的技术性能与价格与欧洲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一定优势,而欧洲在‘战略自主’的推动下,意图以产业战略、投资审查和贸易保护等手段阻止中国电动车产品占领欧洲市场,保护欧洲的所谓‘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价值链’。”

不仅如此,忻华认为,欧盟此举背后还有更深的盘算。“欧洲从去年开始着力推行经济安全战略和供应链安全战略,对中国实施‘去风险’战略,意图在与新兴颠覆性技术相关的供应链、产业链各方面,减少对中国的‘战略性依赖’,降低与中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这也是欧盟征收关税背后长远的战略性意图。”

奔驰宝马大众齐声反对

欧盟搬起石头砸了谁的脚?

事实上,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一决定,欧盟内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当地时间12日,匈牙利国家经济部部长纳吉·马顿在一份政府声明中表示,匈牙利不同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纳吉表示,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相反,合作和自由市场竞争才是需要的。

忻华表示,目前欧盟尚未实际启动征税,对中国表面上还留有一定余地,这也表明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存在争论。“总体而言,由于欧洲各国对中国的制造业投资水平不同,欧盟这一次的关税意向必然在其内部引发新一轮争执。”

而在欧盟主要国家、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之一的德国,奔驰、宝马、大众三家车企于12日晚也迅速作出表态,反对欧盟这一决定。

宝马集团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将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大众汽车集团同样表示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反补贴税,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来说,这一决定弊大于利。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表示,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不对正在进行的调查作进一步评论。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汽车专家张翔对潮新闻表示,德国主要车企反对这一决定,主要是担心中国的反制,从而损害他们的利益。

今年3月,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宁德基地生产的车辆从福州港江阴港区驶上远洋滚装轮 来源:新华社

“根据以往中国汽车国际贸易一些争端事件,比如美国曾对中国进口汽车提高关税,后来中国也相应提高了美国车的进口关税。”前车之鉴,德国车企不得不担心。

张翔解释,目前中国从欧盟进口大量的车,主要是价值比较高的一些豪华车,价格普遍在50万以上,一旦中欧之间互相提高关税,必定将伤害欧盟车企的利益。“中欧互相提高关税以后,宝马、大众、奔驰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就会下降。”张翔说。

同样,欧盟这一举措,也将直接伤害中国车企的利益。最直接的影响,将降低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利润。张翔表示,国产车进入欧盟市场才刚起步,销量也不多,普遍还没有开始盈利。“一旦关税提高,前期的投资也很难有回报,成本提高后,一部分国产车企可能就取消进军欧盟市场的计划,影响中国新能源车的出口。”

中欧关系或受冲击

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针对欧盟拟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2日表示,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忻华认为,欧盟的这一举措显然是在损害今年初以来双方最高领导层希望营造的改善中欧关系的良好氛围。“欧盟和欧洲显然受到美国的影响,处理中欧关系有明显的机会主义倾向,中欧关系未来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匈牙利比奥托尔巴吉,一名工人在蔚来能源欧洲工厂工作。来源:新华社

12日下午,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欧方以此为由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损害中欧经贸合作和全球汽车产供链稳定,最终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风高浪急,中国新能源车的出海之路该怎么走?

张翔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征收关税并不会对中国的车企造成致命冲击,只能说是前进道路上的“小小绊脚石”。“汽车产业现在都是全球化,讲究开放,即便欧盟单方面关闭它的市场,中国汽车也可以在别的市场找到出口。”

公开数据显示,在东南亚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从5年前不足1%,到2023年接近7%。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更是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比如,长城汽车已占据了泰国电动车市场份额的45%。

“可以肯定的是,欧盟加征关税并不会阻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张翔说,中国已经与很多国家形成了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全世界除了欧盟以外,还有广阔的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存在大量需求,这对中国车企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