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乡村文创产品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在浙江农林大学开班

2025-07-07 17:50:08 世界浙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经营水平,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乡村文创产品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于7月7日上午在浙江农林大学正式开班。

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徐爱俊教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委派三位专家(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院长范小春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陈凌广教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杨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院长徐光辉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党委书记洪昀教授、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副院长金松恒教授、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学术部副部长孔令乾副教授、项目主持人吴延熊教授、授课教师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培训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张俊飚教授主持。

本次培训项目旨在依托“文创+”赋能模式,探索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遵循“学、看、悟、践、展”五阶式培养原则,培育具备文化素养、管理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实战人才。

课程将通过系统化的理论讲授、沉浸式的方法训练和接地气的实操演练,聚焦文创产品开发、品牌建设与数字化营销等核心能力提升,帮助学员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将创意转化为价值,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强国战略实施。

徐爱俊教授强调,乡村振兴亟需“懂艺术、会经营、善创新”的高端文创人才,他寄语学员们要潜心学习、沉淀提升,要互学互鉴、协同成长,要事业做大、情怀做深。学校将汇聚多学科力量,助力学员成为乡村文创的先锋者、引领者和实干者。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主持人吴延熊教授代表项目组表示,项目组依托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研究基础、诸暨市文化基因解码成果、数字营销新业态实践经验及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积淀,形成“四位一体”的扎实支撑体系。团队将以“办出水平、办出高度、办出影响力”为目标,推动培训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学员突破乡村文创发展瓶颈。

授课教师代表马晓芸在发言中强调,在深化“千万工程”经验的新阶段,乡村可持续发展需从文化、创意与经营智慧的深度融合。教学团队将聚焦创新“文创+”赋能模式和强化专业能力锻造,打造专业教学与本地资源融合的新范式,助力乡村实现文化与产业双跃升。

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学员代表程遵琴首先代表全体学员衷心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及浙江农林大学提供的宝贵学习平台。作为来自边疆地区的青年文创从业者,她深切感受到人才缺乏与市场转化难题的双重压力。她希望能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学习先进理念、设计方法和销售渠道,期待与各位同学结成“文创共同体”,把西湖的创意带回天山,让江南的智慧滋润边疆,结合本地文化资源,推动手工艺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国家艺术基金 2025 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乡村文创产品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训为期180天,其中45天为集中授课,期间还将开展基地实践与课题孵化。本次培训其核心目标在于破解国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在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瓶颈、提升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能级、激活乡村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创新生态,最终为实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乡村乡村运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