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网络+能源科技 传化智联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意味着什么?

2025-08-09 11:11:41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记者 姚恩育)当物流网络的实体根基与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势能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商业合作的火花,更是推动行业升级的深层动能。8月8日,传化智联旗下控股子公司传化物流集团与宁德时代旗下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开启新能源补能网络共建及多场景生态合作,助力物流行业绿色转型与能源生态融合,共同构建低碳物流新体系。

传化物流集团总裁助理、销售部总经理寿海波与时代骐骥副总经理朱正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传化物流集团总裁周升学与宁德时代换电业务总经理、时代骐骥CEO杨峻等见证签约。

激活动能:物流网络与能源科技的双向赋能

新能源重卡行业在多重驱动下,正从缓慢积累迈向快速增长的临界点,而换电技术恰是加速这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传化智联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正是物流与新能源两大领域头部资源的精准对接,形成“1+1>2”的放大效应。

传化智联深耕物流行业二十余年,构建起72座智能公路港网络"硬基建",日均17万车次的流量、覆盖超100个城市的服务半径、入驻各类物流企业超8500家,这些庞大的实体网络构成了新能源技术规模化落地的“天然试验场”。此前,传化已为宁德时代提供高效物流方案,并拓展至多品牌汽车零部件业务,形成“服务科技制造业”模式,为新能源技术渗透奠定场景基础。

作为能源革命的引擎,宁德时代正需要这样的实体网络实现从技术突破到场景应用的跨越。旗下时代骐骥的全球首创重卡底盘换电方案,带来更优解决方案。按规划,到2030年宁德时代将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16大城市群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加速重卡行业低碳转型,助力物流切实降本。

双方的结合将实现“物流节点”与“补能节点”的无缝衔接:项目采用宁德时代新一代重卡底盘换电技术,支持多品牌车型一站通换;同时通过“光伏+储能+换电”一体化模式,构建绿电自发自用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传化的物流网络将成为物流行业低碳转型的实践场。”传化物流集团总裁周升学表示,宁德时代的技术则通过这些场景持续渗透,推动物流行业从“燃油依赖”向“绿色驱动”转型,注入长期增长的底层动力。

生态协同:从补能到全链条的深度提升

生态的魅力,在于其“协同式”的扩张能力。此次合作绝非简单的“换电站建设”,而是以此为起点,正在生长出一个包含补能网络、低碳模式、数据协同的多维生态体系。

从“点”的突破看,成为生态复制的关键。数据显示,采用骐骥底盘换电的重卡,按照全年跑10万公里来计算,单公里比油车节省0.62元,一年多挣6万;跟LNG比,单公里节省0.2元,一年多挣2万;补能效率上,换电重卡满电出发最快仅需5分钟,与LNG速度相当、略快于柴油、远快于超充。待场景全面贯通后,预计可为物流企业降低成本20%、提升效率30%,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重要路径。传化智联将联动宁德时代,依托全国公路港网络与属地资源精准开发客户,在港内推广底盘换电电车,并全部接入宁德时代骐骥换电网络,提升换电站运营效益。

从“线”的联动看,换电网络与物流干线的重合催生了全链条低碳闭环。换电站不仅是电重卡的“加油站”,能大大缓解重卡司机的里程焦虑,也是一个个分布式储能节点。依托传化公路港的光伏电站,实现“光储换一体化换电站”模式,物流企业从“运输-补能-碳减排”的全链路都可量化追溯。

从“面”的拓展看,数据协同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传化的物流数据与宁德时代的能源数据互通,货车出发前,系统已根据运输路线、货物重量规划好补能节点,实现“零等待”续航,重塑行业效率标准。

这种从“点-线-面”的生态裂变,将两家企业核心能力转化为行业共享基础设施,让物流企业、司机、技术企业等参与者各得其所,形成“共生共荣”产业生态。

想象空间:绿色愿景释放商业价值

当“物流”与“能源”的边界被打破,行业的想象空间也随之被彻底打开,二者共同构建的是更广阔的商业图景。

早在7月,骐骥换电荆门东宝大道站已在荆门传化公路港启动建设。作为双方首个签约并率先开工的重卡换电站项目,标志着合作迈出实质性关键一步。

作为低碳物流园区建设先行者,传化智联长期致力于打造集“光伏发电、充电场站、储能设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协同,正是这一绿色愿景的有力延伸。多个传化公路港将被纳入宁德时代“八横十纵”换电绿网核心节点,加速形成“物流即补能”的全国布局。未来,随着轻卡、末端无人配送车等更多车型接入网络,将实现物流全场景新能源化。

宁德时代换电业务总经理、时代骐骥CEO杨峻认为,传化物流网络恰是新能源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理想土壤”。正如过去四年换电重卡已完成从小范围试点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一跃,证明了技术路线的商业价值。

传化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表明,真正的强强联合是优势互补激活行业深层动力,在解决痛点的同时开辟广阔天地。这场“车轮上的能源变革”才刚刚起步,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世界浙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