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狂飙,谁在托底?

2025-08-25 17:18:23 世界浙商

 

“0元购”、“满减”不断,“捡钱”的错觉让消费者欲罢不能。“每天不点一杯,好像亏了!”一场由指尖便利点燃的消费狂欢,正悄然拉动产业链上游的深层变革。

涌金君走访浙江多地发现,这场看似属于平台与消费者的盛宴里,浙江的包装制造企业正开足马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隐形力量”。

图源:视觉中国

01 死磕百万分之1.5

平台补贴大战催生的即时零售订单激增,其冲击波正迅速传导至包装产业。1688平台外卖餐饮包装供应商咨询电话一度“被打爆”,过去半年该平台外卖餐饮包装品类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9.9%,买家数量同比增长36.7%。

作为全国重要的包装产业大省,“浙江制造”首当其冲承接了这波需求洪流。从食品内包装、各类外卖承装袋,到密封与防拆专用胶带,浙江企业深度参与了外卖包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家联生产的茶饮杯。受访者供图

“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品牌形象。”家联科技市场部兼研发部总监田晓锋带着涌金君一边逛展厅一边介绍他们的产品,印着各种IP的奶茶杯、咖啡杯,功能各异的勺子、吸管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参观可见,包装要求已从基础的防渗漏,进阶到防喷溅、防滴漏、印刷美观等用户体验层面。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直接转化为关键质量指标的提升。当某头部咖啡连锁企业要求家联的包装不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百万分之三十”时,家联科技通过实施“专人专机”模式——特定机器全年专供单一品牌,操作与质检人员高度专注,模具与机器深度磨合,再加上产线实施数字化和自动化升级,实现了从原材料粒子到产品印刷、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

从管理模式和自动化升级两方面双管齐下,在6个月内将不良率显著降低,达到“百万分之一点五”,有效减少了生产切换损耗和人为失误。去年,其国内营收增长41.4%,其中,茶饮包装和西式快餐包装贡献了主要增长动力。

02 创新流水线

品控是基石,而敏锐捕捉需求并快速创新,则让浙江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走进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展厅,上千种形态各异的吸管映入眼帘,色彩纷呈,材质多样——秸秆、纸、塑料、玻璃、不锈钢、聚乳酸(PLA)……公司企业文化传播负责人陈婷细致地向涌金君逐一介绍。

多彩吸管。受访者供图

这么多吸管品类,哪些是日常奶茶咖啡的“标配”呢?“11mm、12mm口径的聚乳酸可降解(PLA)吸管是茶饮类的常用款。”陈婷说,为了满足一些特定的消费场景,双童还针对性研发了15mm口径的吸管,便于汤圆奶茶的饮用。

双童各式创新吸管。受访者供图

响应消费者对“减糖”“轻负担”的关注,双童适时推出了“三品管”吸管。“粗管吸量大可能影响茶香体验。而‘三品管’设计精巧,有助于茶香在口腔中停留更久。”双童吸管业务相关负责人徐英志威解释道,经过实验室盲测后,发现使用该吸管后,茶香感知度提升约30%,外卖评价中提及“茶味明显”的反馈有所增加。面对消费者对“水果茶”的偏爱,双童又随即创新出“挖果勺吸管”,兼具勺头挖取果肉和管身吸饮茶汤的功能。

除了深耕产品质量管控与产品创新之外,进行产业链整合、抢占细分市场成为浙江企业突围的第三条路径。

用于外卖保温袋的特殊胶带。受访者供图

浙江三琳生产的“破坏胶带”便是典型例子。几年前,三琳的合作方曾研发出一种用于外卖保温袋的特殊胶带,这种胶带撕开后会破坏包装,能够确保配送安全。虽然该产品效果显著,但合作方却遭遇了困难。公司负责人叶忠元洞察到,随着高端茶饮对配送温度控制、私密性和防拆封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耐寒、粘性强、即撕即毁的胶带将发挥关键作用。

“撕拉”一声,一根不起眼的胶带便完成了它的使命。看似“不起眼”,实则已悄然占据了全球该品类60%的市场份额,去年三琳的销售额突破1.5亿元。对此,叶忠元深有体会:“小胶带里有大生意。紧握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条,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主动权。”据预测,今年三琳的总销售额将达2.5亿。

03 “扩”还是“不扩”?

浙江企业的探索与升级,恰是浙江包装行业敏锐捕捉即时零售包装向高附加值、强体验感转变趋势的生动写照。这场由“指尖便利”驱动的变化,其底层支撑是蓬勃发展的即时零售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并有望在2030年突破2万亿元。

图源:视觉中国

面对这片蓝海,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分析认为,伴随即时零售品类不断扩展,为企业带来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新机遇,外卖包装的角色正从基础的“装得住”,向“装得好”乃至“拆得爽”、“有情感”跃升。“这要求包装在功能性(如更易开启、更便携、更环保)与情感连接(如个性化设计、互动体验)上实现更多突破。”

而浙江包装企业,显然已在这场升级赛中率先起跑。

暑期是茶饮外卖的高峰期。为应对这一情况,上游供应商的准备工作往往提前数月展开。“‘安全垫’需要提前铺设。”徐英志威谈及夏季生产安排时表示,为满足即时零售带来的集中需求,公司在开足15条原有奶茶吸管生产线产能的同时,提前一两个月新增了两条生产线。“新增一条生产线,日产能可增加约60万根吸管。”

类似的产能扩张并非个例。浙江三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车间近期投产,公司负责人叶忠元介绍:“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至少30%。即便存在经济波动,外卖需求依然表现出较强韧性。”

受访者供图

在扩产能上,浙江的企业也并非盲目乐观,行动中也透着务实。

“扩产担心产能过剩,不扩又可能错失订单。”田晓锋道出了行业的普遍考量。一位温州包装材料供应商也指出了现实压力:“不增加生产线难以按时交货,但利润空间却在收窄。”如何在满足短期爆发性需求与规避长期产能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这些“精明”的浙江包装企业面临的核心考题。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