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好故事 | 徐迅:守正出新,做时代的杰出企业

2022-06-14 20:46:50 世界浙商

“就像汽车公司的汽车卖不出去、钢铁厂的钢材销不出去,如果我们也面临丧失核心业务的危机,该如何应对?”

这是传化集团副总裁徐迅最近在思考的课题,试图从中探寻一个关乎传化未来的答案。

“过去三十年有传化,未来三十年还有没有传化?”在这个问题上,他与父亲徐冠巨有着同样敏锐的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在他看来,企业要行稳致远,必须守正出新,在危机来临前找到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创立于1986年的传化,今已发展成为布局传化化学、新安化工、传化物流、传化科技城四大板块的现代产业集团。在这艘“巨轮”上,徐迅这个年轻的舵手,正在探索一条未知的新航线。

640.jpeg

传承家风,“多做事情多条路”

徐迅出生那年,传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不久。徐传化和徐冠巨父子俩支起一口大缸和一口铁锅,晚上生产液体皂,白天骑着自行车走街卖货。

“我们家从小没有让我接触太多企业事务,但是父辈创业的艰辛,还是能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真的是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2014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徐迅加入传化,希望与爷爷、父亲一同扎根实业、并肩作战。

“本以为回来能帮上忙,后来才发现自己有些理想化了。”彼时他面对的传化,已不再是当年的家庭小作坊,规模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徐迅强烈意识到,自己必须沉下心来加倍努力、加速成长,他以传化化学供应链中心为起点,开启了轮岗历练。

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化学供应链的咨询项目,对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他主导了传化新总部大厦的装修设计,带领团队规划功能布局,细致考察设计单位、装修施工单位以及各类软硬件供应商厂家,为员工构建人性化的办公空间;他还负责了集中采购平台的搭建,推动采购流程更高效、更透明、更规范,从源头降低企业成本。

除了在一个个实战项目中锻炼自己,徐迅还曾担任传化集团团委书记,参与到企业的群团工作中,“传化一直非常重视党群工作,团组织是一个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绝佳平台,我们企业多位高管都有团线任职经历。”任职期间,他组织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引领青年思想、满足青年需求,线上线下立体宣传团委工作,将传化团建工作推向新高度。这段经历,也成为他日后参与企业管理的预练兵。

“我父亲经常对我说,‘多做事情多条路’。”在成长道路上,徐迅一直铭记这句朴素但有力量的话,“非常感谢我父亲,他从来不会要求我去做什么,都是鼓励我自主思考、自己做选择。”

深度下沉,做出自己的战略决策

2019年,徐迅主动请缨奔赴业务一线,到传化集团日用品分公司担任总经理。

21世纪后,随着传化的业务重心转向纺化板块,传统日化板块面临品牌老化、产品单一、渠道萎缩等发展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趋落后。但徐迅认为,“日化是传化起家的板块,我有责任和使命,带它走出瓶颈、焕发新生。”

新官上任后,他发现情况比他想象得更严峻。“我最初的理解是把产品做好,就能把日化做好,后来发现从品牌定位、市场打法到企业管理,都需要展开一场系统性的革新。”徐迅逐渐领悟到,与其在会议室里讨论战略,不如去市场获取一手信息,他很少呆在办公室,花大量时间与客户交流,深度下沉找方向。

采访过程中,徐迅随手掏出了一张湿巾、用力拉扯,向记者展示纺织材料的特殊性。像这样的“藏品”,都是他从各地市场淘来的,“企业经营者必须了解市场的前沿动态,自己做出战略决策,去问别人如何经营公司没有意义。”

对外,徐迅挖掘年轻消费者家居清洁的便携化、个性化需求,开辟“灵感工厂”工作室,推出LazyGo、bulubulu等新品牌,打造出有氧清洁颗粒、鞋袜除味剂喷雾等爆款产品;同时组建起专业团队运营电商,围绕“产品即宣传”这一理念,在各大节日推出IP联名款礼盒,推动线上销售贡献持续增长。对内,他主抓精益生产管理,通过整合供应链、引进科研人才、数字化改革等举措,实现降本增效。

640 (1).jpeg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刚刚在日化全面推开革新的徐迅,又面临一次新的考验。对于那场“战疫”,他至今记忆犹新:“春节期间,我们紧急召集已经放假的员工回到岗位上,加班加点生产除菌液,当时原料供应不足、包装库存紧缺、产能也跟不上,我们调动了所有相关产品的生产线,顶住压力克服难题,每天都跟‘打仗’一样。”在短时间内,徐迅带领员工生产出5000余吨除菌液,助力疫情防控。

徐迅回忆说,疫情期间日化的电商平台突然涌入一大批订单,他一看后台,发现竟是有消费者看到“传化捐款3000万元支援抗疫”的消息,在网络上自发组织购买传化产品,表达对企业的支持。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其实就是企业的‘金字招牌’,造福社会就是发展自身。”

用三年时间,徐迅再造了一个崭新的日化,并于今年开始担任化学集团执行总裁。在这片承载传化创业初心的土地上,他延续父辈的奋斗精神,为它注入了新生活力。

守正出新,以科技人才筑就护城墙

去年,传化集团设立科技委员会,徐迅作为副主任参与组建战略研究团队,系统梳理传化科技现状,勾画企业未来的科技蓝图。

传化过去36年的发展史,正是一部科技创新史。从创业初期受到“2000元买一勺盐”的深刻教训,董事长徐冠巨潜心研发“901特效去油灵”大获成功,到90年代中期新安化工架起“氯硅磷”元素循环体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再到2000年传化物流首创公路港平台模式,通过数字技术打造端到端供应链服务,近年来传化科技城聚焦生命科学领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科学家创新创业……企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

“传化的下一个三十年,如何保持一贯的创新力与生命力?”徐迅认为关键在于守正出新,立足企业过去积累的业务优势,筑起新的“护城墙”。

基于传化在功能化学品、硅基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积淀,他带领团队聚焦新能源、电子化学品、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方向,拓展分析潜在机会点,并通过产业试点、投资并购等手段布局新赛道。同时,传化集团与浙大科创中心共建创新研究院,吸引高端研发人才、链接高校科研成果,以产业化为目标孵化新项目。

科技为主轴,人才是主体,青年人才更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在团委的经历,让徐迅深刻意识到企业青年工作的重要性。他连续四年召开传化青年大会,发布青年发展报告,表彰优秀青年,在青年员工中营造奋斗氛围。

在徐迅的推动下,近年来传化集团打通青年成长通道,建立起“栋梁计划”、“火鸟计划”等人才培养机制,让一大批青年员工得以历练成长、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成为推动传化爬破过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心怀家国,打造共同富裕传化样板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了一些书,都是我自己读过、觉得值得一读的好书,希望大家能真正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汲取智慧。”最近,在萧山五中“传化·行知班”的2021学年表彰大会上,徐迅受聘为“校外辅导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的成长心得。

640 (2).jpeg

“传化·行知班”开办于2020年,传化慈善基金会每年资助50万元,连续资助3年,帮助萧山区品学兼优、家庭相对困难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徐迅每年都会参加班会活动,用自身的经历激励同学们胸怀家国、知行合一。

自传化创立以来,家国情怀便是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公益事业更是企业的“第二事业”。今年,徐迅多了一个重要的身份——传化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据他介绍,传化成立30亿元“传化慈善基金”,近年来参与了扶贫济困、助医助学、救灾赈灾、“万企帮万村”等公益慈善事业,目前已在深度贫困村落援建了1037所“传化·安心卫生室”,解决150余万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面向物流卡车司机推出“传化·安心驿站”,提供线上线下的互帮互助平台;打造了“传化·善源社区”,服务社区老人、家庭困难学生和其他困难群众。在新一轮疫情反复下,卡车司机成为防疫重点人群,面临生存困境,徐迅带领传化慈善基金会发起“携手同行 共渡时艰——守护疫情下的卡车司机”公益行动,为货车司机送上暖心物资。

当前,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对于传化这样的民营企业如何参与助力共富,徐迅很有自己的见解与规划:“传化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发展壮大在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实践基础,应当在农村地区打造乡村振兴的传化案例、共同富裕的传化样板。”他透露,接下去传化慈善基金会计划在萧山浦阳镇打造“传化共富乡村”示范点,探索“农民受益、企业发展、集体壮大、宜居宜产”的共富乡村新模式,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向浙江乃至全国推广。

“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很有压力,其实我感觉到更多的是幸运。”徐迅表示,“父辈给我创造了这么好的基础和平台,我不能浪费掉,要努力推动传化成为时代的杰出企业。”



来源:杭州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