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第一背后的浙江底气

2022-09-22 09:55:03 世界浙商

连续29个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正增长,浙江实实在在地挑起外贸大梁。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但从出炉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长回升明显,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

外贸大省浙江今年上半年进出口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口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0.3%,进口5947.4亿元,同比增长9.8%。在东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浙江省进出口、进口增速均居首位;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21.6%,位列第一。

可以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口萎缩之时,浙江的出口却蒸蒸日上,表现强劲,产自浙江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手机、服装等成为海外热门产品。浙江省商务厅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59.2亿元,增长38.7%,锂离子蓄电池、新能源汽车、手机出口增长1倍以上;纺织品、服装增长良好,合计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

本刊记者采访多位相关人士,他们表示,浙江外贸先后顶住了国内疫情、全球通货膨胀、供应链受阻等多轮冲击,稳住外贸基本盘,5月以来迅速扭转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趋势。而且,这一增幅是在2021年上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取得,实属不易!

微信图片_20220922093106.png

哪些行业在逆势增长

今年上半年浙江外贸成绩亮点频频,其出口商品更是走向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趋势。那么,拉动出口的具体产品有哪些?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的锂离子蓄电池、新能源汽车、手机表现亮眼,分别出口59.6亿元、80.3亿元、47.6亿元,同比增长113.21%、150.93%、114.26%。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浙江出口5086.7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高出全国同类商品出口增速6.0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鞋、箱包分别增长20.9%、37.8%、56.5%。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28.7%,份额较去年同期上升2.5个百分点。李琳告诉记者,目前在浙江服装出口前四大市场中,美国、英国、德国出口平稳增长,对日本出口有所下降。

如数据所示,浙江新能源汽车出口已驶入快车道。据悉,今年上半年浙江新能源汽车出口80.3亿元,增长1.5倍,占同期全省汽车出口总值的59.9%。欧盟成为浙江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最大市场,占同期全省汽车出口总值的45.6%。

“作为汽车制造和消费大省,无论是动力系统、车身系统、底盘、电子电器还是新能源各个零部件,浙江的供给能力都较强,电动汽车生产有成本优势,这让浙江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竞争优势日益明显。”自主品牌头部车企吉利控股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1-7月,吉利海外出口累计100795辆,同比增长约67%。其中,新能源汽车为8851辆。

今年上半年浙江对前五大贸易市场欧盟、美国、东盟、拉美、非洲的进出口分别为3727.4亿元、3354.0亿元、3036.5亿元、2121.0亿元和1557.9亿元,分别增长了20.2%、21.0%、16.0%、14.4%和19.3%。同期,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贸易伙伴进出口为8034.4亿元和5570.9亿元,分别增长20.9%、10.4%。

“目前浙江在RCEP的主要市场集中在东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以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塑料制品、钢材、服装及衣着附件、电工器材等商品为主。”在浙江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副处长李琳看来,“朋友圈”的延伸拓展为浙江深入挖掘外贸进出口增长潜力开拓了领域,下半年要进一步挖掘“朋友圈”红利,发挥RCEP稳外贸促增长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922093123.png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增

翻看上半年外贸数据,浙江外贸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不断扩大,占比快速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7365.5亿元,增长16.2%,增速高出全国机电出口增速7.6个百分点。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59.2亿元,增长38.7%,增速高出整体增速18.4个百分点,占浙江全省出口总值的10.6%,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增的背后,离不开浙江企业不断加强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以及在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方面的努力。

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不断提升研发和制造能力,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该公司副总经理刘瑾表示,公司连续两年订单量增长达到30%以上,虽受疫情影响,但预计2022年也将保持这个增速,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11月份。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也通过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今年上半年稀土顺丁橡胶销量同比增长347%。

在浙江,更多的企业正尝到技术创新带来的“甜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出口额294.3亿元,增长50.0%。

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相映生辉,浙江品牌也逐步在海外崭露头角。上半年,浙江自主品牌出口额达到2732.5亿元,占16.4%,比重较去年全年提升1.5个百分点,已连续三年提升。

李琳认为,浙江自主品牌出口的稳定增长,显示出浙江持续培育“浙江出口名牌”的初步成效,定期开展跟踪评估,完善出口名牌工作机制,持续利用各种平台广泛宣传浙江品牌等举措的推进有力促进了浙江出口名牌的成长。与此同时,省内广大出口企业打造自主品牌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增,逐步认识到品牌商品对提升出口规模,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培育壮大品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我们的外贸企业如果只会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没有话语权,没有定价权,这样下去一定会被淘汰,企业若想发展,品牌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去年入选“浙江出口名牌”的合兴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合兴汽车自主品牌的销售利润在公司总利润中的占比逐渐上升。他向大家呼吁,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务必要有耐心。想在国际上打响自主品牌,过硬的产品质量、丰富的销售渠道、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一不可。

不可否认,当前民营企业出口商品已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拓展,从主要从事代工生产向注重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这更要求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突出个性特色,把产品和服务品质放在首位,塑造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在国际市场打造出能够赢得消费者信任和口碑的浙江品牌。

民企外贸队伍充满活力

外贸持续向好的背后,离不开民企的韧性和活力。记者发现,浙江外贸市场主体稳健增加,民营企业比重提升。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8.9万家,同比增加6.6%,其中,民营企业8.2万家,同比增加7.1%。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1.7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省的77.1%,提升2.3个百分点。

疫情之下,保持出口量逐年增加并非易事,民营外贸企业的韧性来自哪里?李琳表示,民营企业对市场高度敏感,能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针对市场形势迅速作出调整,保持竞争力。

比如,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便针对市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业务模式,在实现技术突破开发新品的同时,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接单业务模式。在满产的情况下,避免了库存堆积问题,实现经营平稳运行。

数字化改造升级也助推了不少企业走得更稳健。宁波厨聚厨房科技2019年接入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始拓展数字化外贸服务,从零开始规划搭建,招聘专业线上运营人才,开通直播验厂等服务。随着运营的深入,2021年厨聚实现了国际站业务年销售额400万美元、全渠道年销售额2100万美元。

浙江省国际数字贸易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数字化为国际贸易新业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不少外贸企业运用数字化工具驱动企业发展,通过生产设备、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改造来提高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民营企业是浙江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其进出口占全省总值的77.1%。他们是浙江外贸最重要的‘韧’性来源,只有让民营企业快速走出困境,壮大队伍,浙江外贸才能行稳致远。”该负责人强调。

李琳认为,浙江外贸的稳增长,背后离不开民营经济化危为机的应变力,也离不开有一支从外贸企业负责人、业务员到政府工作人员都具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主力军。

“这支韧性强、灵活度高的外贸队伍,善用‘并联思维’,以变应变,以快制变,顶住了疫情、俄乌冲突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还开拓新兴市场,奋力实现稳增长。”

微信图片_20220922093030.png

“稳外贸”群策群力

李琳指出,今年以来浙江外贸的出色表现,不仅得益于市场主体本身有扎实的竞争力,还得益于全国首个商务包机和定期航班实施方案、金融助力外贸稳增长、稳外贸稳外资十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外贸市场主体的活力。

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浙江而言,外贸出口是浙江经济的“晴雨表”;外贸稳则经济稳,外贸强则经济强。今年,浙江出台对外贸易主体培育行动计划,积极挖掘未开展外贸业务企业的出口潜力,引导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等举措,培育和壮大外贸队伍,力争到2025年底新增有外贸实绩的企业2万家。

受访专家表示,浙江省上半年外贸的高增速符合预期。一方面,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外需稳定;另一方面,浙江省有企业集群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此外,浙江物流和港口的优势也为浙江外贸稳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的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每年4月份都是销售旺季,但是从义乌到宁波舟山港的这一段陆路运输却因为今年4月新一轮疫情变得极不稳定,导致我们的货时常错过船期。”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外用品的老板张昊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浙江铁路部门和义乌陆港集团制定了专项保障方案,每天固定开行3趟义乌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货运增量达到33%。

据记者了解,除了新增海铁联运班列,宁波舟山港还阶段性实施港口相关惠企措施,如开通外贸出口集拼箱绿色通道等含金量十足的稳外贸措施,进一步保障口岸畅通和外贸稳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宁波舟山港今年已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4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7%。其中,6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超310万标准箱,已连续3个月突破300万标准箱,有力保障了物流链畅通、供应链稳定。此外,今年1-6月,“义新欧”班列累计开行1177列,增长9.1%,累计发运集装箱97152个标箱,增长8.9%。

除了物流和港口优势为浙江外贸稳增长奠定基础,近年来浙江还通过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数字经济等举措,大力推进了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李琳表示,下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稳进提质还面临不少压力。但是也要看到,国内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浙江将全力以赴推动全省外贸在合理区间增长。

记者 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