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深山当中的A股之王丨乡土观察
2024-02-27 12:47:54 世界浙商
过年回家,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随着春节长假的正式结束,
回家过年的人纷纷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离别的时刻,总是感叹时光转瞬即逝的短,
心中的不舍在这一刻无限放大。
《浙商》杂志特别推出"乡土观察",
以春节回乡见闻的方式,
记录和呈现这个充满乡愁的中国大地上,
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今天推出第4篇是——贵州
2024年2月9日除夕,搭乘长龙航空最早一班从杭州飞往遵义的飞机,归心似箭。
对千万离家的游子来说,春节是一趟温暖的归家之旅,也是一次回味与探寻故乡文化独特魅力的奇妙之旅。对国人而言,每每提及贵州遵义,最为著名的,除了在党百年征程上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遵义会议,便是座落在深山当中的A股之王——贵州茅台,后者如今已成为老百姓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无论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还是出厂价永远1499元/瓶的53度飞天茅台,被炒至3000多元一瓶;这中国白酒第一股,甚至是中国第一股,每一次的变化都牵动人心,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白酒,我只喝酱香的。”我们在酒席上最常听到的还是这句话。作为酱香酒乃至整个白酒业界绝对的“扛把子”,茅台酒产出地茅台镇所在地县级城市仁怀,便隶属于遵义。只是,缘于我对酒无感,虽然“中国第一酒镇”就在家门口,多年来却从未踏足。时至今日,一直惦记着要补上这一课的我,终于趁此春节期间走进这片神秘热土,探秘偏安一隅的茅台镇,如何造出名动天下的第一白酒。
百年传承,茅酒之源
遵义的白酒文化源远悠长,古时便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之写照。此诗句正出于清代西南大儒郑珍之手,侧面表露了贵州茅台的起源。
大年初六,伴随着初春暖阳,气温升高了不少。带着心中憧憬,驱车前往仁怀市茅台镇,同行的当地朋友阿飞讲起茅台镇与茅台酒的传奇故事。
数百年前,茅台镇并不是什么资源丰富的地方,既没有名山大川以供瞻仰,也没有名人故里可供游览,更没有丰富矿产可供开采。然而这个几乎是四面环山的偏僻小村,在今天却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名酒产地,这一切都源于茅台酒的发迹。
茅台酒历史久远,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年间,真正成名则是在清代。当年,已经兴旺起来的茅台镇酒业有了“茅台春”“茅台烧春”“同沙茅台”等名酒,康熙年间茅台正式得名传承至今。不过,到了近代因为战乱,茅台镇的酒业又凋敝了,只剩三家酒坊勉强活下来。这三家以姓命名的茅台酒分别叫”华茅”“王茅”和“赖茅”,他们终于熬过黑夜迎来黎明。
“你应该听过的吧,茅台酒有个故事口口相传,传诵至今。”阿飞饶有兴致地说道。1935年3月16日,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一次躲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辗转挪腾半个月后,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终于跳出国军的包围圈,打出了毛主席生涯最为经典的一场战役。就在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的地方,红军战士发现有一种神奇液体,受伤了外涂可以杀菌消毒,内服提气养神,这个绝妙的液体正是产于茅台镇上的茅台酒。
1949年建国后,茅台重获新生。开国大典前夜,茅台酒被确定为国宴用酒,之后,”华茅”“王茅”和“赖茅”三家酒坊合并,正式成立国营茅台酒厂。从此,茅台酒拥有了官方认可的中国第一白酒的身份,被称为国酒。
“国酒的名头不是白拿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离开了茅台镇就造不出茅台酒,赤水河与茅台注定相伴相生。”阿飞说,历经千年岁月的赤水河不仅是遵义独一无二的“母亲河”,还是美酒河,水流酸碱适中,清冽甘甜,并且富含微量元素;而河水两岸周边的特殊地貌,也宛如一座浑然天成的“巨型发酵池”。以前很多人认为茅台酿出好酒跟水没有关系,结果另选了一个地址,换个地方酿酒,历时11年也没能酿出茅台酒。此外,茅台酒还须采用高温制曲、多次发酵、蒸馏等繁琐工艺,其酿造过程需要一年之久,这种复杂的工艺流程也让茅台酒产量有限,而且成本较高,比较珍贵。
跻身全国GDP千亿镇,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一路上和阿飞说说停停,时间到也过得快,驱车100多公里后,终于抵达仁怀茅台镇。进入迎宾路那一刻,甚至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浓郁酒香味,心里不禁嘀咕:“不愧是中国第一酒镇”。
远远看去,茅台镇口有一扇大大的红门,上面赫然写着“茅台”两字。阿飞告诉我,距离这里不远的茅台集团本部大楼是茅台镇最高建筑。在茅台镇,茅台集团的车间厂区遍布整片山坡,几乎和整个镇区一样大。
他笑呵呵地说,这座藏在深山的大楼,掌握了令美国闻风丧胆的核心技术——酱香黑科技。随着阿飞指向的茅台集团本部方向看去,便是座落在深山当中的A股之王,无不令人虎躯一震呵!
直观的数据,不得不震撼。在很多上市公司还挣扎于营收和利润指标完成率的时候,贵州茅台的市值六年前便已突破2万亿元,多年来多次蝉联A股“市值之王”。2023年,茅台集团营业收入为1644.8亿元,同比增长20.5%;利润总额为1083.5亿元,同比增长18.8%。我较真地算了一把,相当于去年茅台集团一天就能赚2.9亿元!
值得一提,在贵州,茅台镇人的财富地位和温州人于浙江,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茅台镇只是贵州省的一个山区小镇,但却是目前全国四座GDP千亿镇之一,其它三个镇都在制造业高新产业发达的广东和江苏,唯有茅台镇,光是卖酒就让GDP高达1300亿元,而茅台镇的人口仅有11万左右。也就是说,茅台镇人均GDP高达百万。
“这泼天的富贵全靠白酒产业,茅台酒就是带领大伙奔向共富的老大哥了!”阿飞说,这就叫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走在茅台镇古色古香的街道上,镇上几乎八成的门面都跟酒有关。街上酒铺一间接着一间,有酒厂门市,有经销商,许多都是一楼门市,楼上公司附设酒店或民宿。店里清一色新中式装修,四周摆了许多大酒缸,我觉得这是全国“上善若水”“天道酬勤”四个字最密集的地方。
看得多了,发现这些酒厂、公司,在品牌取名上,几乎都跟“茅”“台”“国”这几个关键字沾上边。不过,这些年“茅”“台”两字的注册审核越来越严格,很多酒厂无法注册,于是退而求其次,能跟茅台酒厂合并前的王茅、赖茅、华茅扯上关系也是好的。阿飞告诉我,茅台镇各种大小酒企,正规登记的就有1千两百多家,如果再加上各种贴牌、定制、代工,或销售代理的,可能多达三千多家,竞争非常激烈。“要博出位,最重要的就是‘蹭’,蹭名称,蹭渊源、蹭背景,这几乎成了当地白酒品牌的万用公式。”
阿飞告诉我,路过茅台镇的那条公路沿着赤水河继续往北走,便能通往生产习酒的习酒镇,一路到泸州或宜宾,这赤水河畔全都是酒产地,一路上都能见到大大小小长方型的酒厂。不禁感慨,水源、工具、原材料,缺一不可的元素配比,让赤水河源源不断酿造出千里飘香的酱香白酒。
中国酒文化城内的“倒酒流水雕塑”
千年之后,白酒+旅游打造特色古镇
来到茅台镇,一定都会去参观中国酒文化城,尤其是男性,来访游客中占比高达90%。
据介绍,此地占地面积大约为3万平方米,早在1999年就已经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2014年还已经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茅台镇最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走进馆内,环境清幽,整体建筑布局以汉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等7个不同时期建筑而成,分为酒源馆、酒技馆、酒俗馆、酒韵、酒器等馆,集雕塑、书画、藏匾、碑刻、文物、实物酒品于一体,介绍了中国酒的起源、酿造技术、酒俗酒韵的发展历程及工艺文化等。
不过,对于大部分冲着茅台酒而来的游客而言,最有兴致的,还是酒文化城里面的国酒茅台馆。这一栋清代宫殿式样的四合院建筑,展示了茅台酒厂的历史,藏了各种近现代文物,尤其是那三层楼高的纪念酒墙,里面放着388瓶不同纪念款的茅台酒。经过此处的男性游客没有一个不在认真参观,真的是在研究文物的那种认真,据说许多款有钱也难买到。
不仅有茅台纪念馆,茅台镇上还有一个五星级的茅台国际大酒店。阿飞说,年前外面2800元/瓶都很难抢到的53度飞天,在这酒店二楼中餐厅吃饭,1499元就能喝到。不过,这瓶茅台只能现场喝,服务员会先登记瓶上编码,离开的时候茅台酒瓶得留下来。我问,要喝不完怎么办?阿飞笑着说,服务员小姐会理所当然地回答“你可以装在矿泉水瓶子里带走”。
“就为喝一瓶出厂价格的茅台酒,来这吃喝玩住,当地消费也拓展了,人气也搞上去,茅台镇的旅游倒是很会搞。”我笑着接过话茬说道。
“镇上前些年整体重新规划过,就是要以酒业来带动旅游业,你现在看到街上那些极具西南传统民居风格的楼房全是这几年改造的。”阿飞略带自豪地讲,从高处看起来,从河岸边一层层地逐次往上,画面相当和谐优美。
听着这里的故事,感受着酒都风貌,不禁感慨:茅台镇,因盛产茅台酒而驰名中外,因红军四渡赤水而载入史册,因不可复制的酱香白酒而令人神往。如今,头一回踏足这座浸润在千年酒香里的古城,甚至觉得眼前的茅台已是一座凭借独特酒文化而兴的旅游小镇,将为贵州的旅游发展注入“酒”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