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牙塔”走向全球TOP2,民营科技型企业何以成为穿越低谷的“进击者”?
2025-07-08 19:38:00 供稿: 世界浙商
从光伏低谷期的学术构想,到全球微型逆变器出货量TOP2的行业巨头,禾迈股份用了十余年。这家诞生于浙江大学实验室的民营科技企业,如何在三次行业寒冬中逆势崛起?从“象牙塔”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金融又发挥了什么样的力量?
许多人初次听到“禾迈”,是在2021年12月。彼时,禾迈股份作为A股史上“最贵新股”,这让其所代表的微型逆变器赛道瞬间闯进了大众视野。此后,禾迈股份乘风破浪,根据全球知名研究机构标普全球大宗商品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数据显示,禾迈连续三年微型逆变器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国际龙头英菲斯。而其背后的创业史,却伴随着光伏行业的一次又一次低谷、一场又一场风雨。
时逢6月,有着“光伏春晚”之称的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又一次如约而至。经历过去近两年的行业阵痛后,这场盛会并未如预期中冷淡,反而精彩纷呈,禾迈亦携全系列、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及最新技术成果亮相。
这一隐喻像极了禾迈的创业历程,记者对话禾迈股份总经理杨波时,他说起,他创立禾迈的2012年,正是光伏行业的低谷期,“但是我们认为,那是中国光伏发展的起点,也是世界光伏发展的开端。”在他看来,低谷是短暂的,但创业须看长远,“我的硕博论文都是围绕‘光伏逆变器’展开的,其中涉及诸多微型逆变器相关内容,但当时全球范围内只有美国的英菲斯在2009年推出了商业应用的微型逆变器,而国内仍停留在学术阶段。我们想——禾迈,就是要围绕微型逆变器做产业化。”
“这些年,我们始终专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专注微型逆变器的研发、生产与制造。”禾迈股份副总经理兼禾迈清洁能源总经理苏森良介绍,在这一细分领域,禾迈已获得工信部2024-2026年的“单项冠军”,“研发初期,我们和友商在国内最早做出了‘一拖多’的拓扑架构,尤其是在‘一拖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我们不仅取得了高效的转换效率及IP67(代表产品具备防尘6级和防水7级的能力)的外防护等级,还已通过6000伏浪涌雷击测试。”
正是如此技术优势,让禾迈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推广。苏森良谈到,如今,禾迈的微型逆变器能源转化率高达97.8%,且拥有极强的性价比优势,“我们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的英菲斯,但他们的售价比我们高很多。在美国本土市场,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高额补贴,竞争力很强,但在非美国市场,我们的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对此,杨波颇为感慨。走过十余年,昔日行业的领跑者英菲斯在市场占有率数据上仍遥遥领先,而彼时仍在象牙塔里懵懵懂懂的少年们却用一腔热爱与十余年耕耘冲上全球第二,“我们常开玩笑说,光伏行业每6年就会遇到一个低谷,2012年是低谷,2018年是低谷,2024年也是。但是,你看从2012年至今,光伏的增长甚至超过10倍。”他也透露,如今的禾迈除了在微逆领域持续精进之外,也在陆续布局包括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其他大型光伏储能领域,“未来的禾迈,一是要巩固微型逆变器的领先技术与领先地位;二是要做更多的产品以覆盖光伏、储能、充电等领域,让禾迈变得更全面。”
杨波常说,如果他没有到浙江大学读书,没有在浙江生活这么多年,或许也就不会创业。这背后,是浙江的商业氛围、营商环境,更是这片土地对新时代“科技型企业家”的召唤。
创业之初,杨波与杭开控股集团董事长邵建雄一拍即合,一起创立禾迈,并伴随公司一起发展成长,才有了现在进击的禾迈。
彼时,作为杨波的大学同学,苏森良虽未全职加入禾迈,但也全程伴随企业成长,这也让他对科技型企业初创阶段的融资议题很有感触。
“虽然,当时的企业资金要同时用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网络的推广,也是非常紧巴巴。但我们已经很幸运了,如果没有邵董的支持,我们没有任何可供抵押的资产,常规金融机构根本不可能为我们提供贷款。”这也道破了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不过,苏森良表示,这已是十数年前的境况了,“如今,各类创投型基金涌现,知识产权抵押等创新金融产品也正被陆续推出,对初创科技公司也更友好。”
“事实上,初创科技型企业也的确更需要权益类的风险投资。”苏森良谈到,例如他们所合作的兴业银行推出的投融一体的产品,就极其契合这些企业的需要,“我们在交流过程中,其实也提出过相关的建议——因为银行的网络系统非常强大,尤其对于成熟的科技型企业,他们有非常完善的支撑系统,也积累了大量客户。”在他看来,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可以起到的作用不止于融资,亦可以承担起企业合作桥梁的角色,为行业内大企业与初创企业牵线,甚至引导形成股权类的投资合作。
苏森良直言,禾迈发展至今,其实对从事上游器件研发生产的初创科技型企业也非常感兴趣,“去年,我们已经公告参与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并已经在做一些上游战略投资的动作。”
“我们始终相信,企业要做大做强,是离不开金融助力的。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和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兴业银行这样专业的、能够深耕绿色科技发展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机构,成为更紧密的合作伙伴。”苏森良透露,未来,双方的合作可能不止于传统的银企合作,或会延伸向第三方联合投资基金的设立等。
兴业银行杭州望江科技支行副行长曾轲对此也颇为乐观。他回忆,兴业银行与禾迈股份的合作起源于2023年4月,“当时,我们杭州分行行长解到这家优秀的隐形冠军企业后,立即带队前来拜访,也了解到了禾迈在高速发展中的一系列金融需求。我们也根据这些需求定制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苏森良对此也印象颇深,“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针对禾迈微逆产品及销售模式,开创性地为禾迈推出了第三方供应链的合作模式。这是一种非常少见的金融产品创新业务,不仅满足了禾迈当时的金融需求,也为我们在市场开拓方面带来了启发。”
以这次合作为起点,兴业银行杭州分行与禾迈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我们的合作不仅体现在如类似常规存款、贷款、承兑、商兑,在资产管理计划等方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苏森良对兴业银行杭州分行极高的服务意识也印象深刻,“他们非常支持我们的发展,在产品销售、项目开发建设方面,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曾轲谈到,绿色银行、投资银行是兴业银行的两张名片,亦是他们的长项,这与禾迈高度匹配,今年,兴业银行提出将“科技金融”打造为第四张名片,禾迈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未来,我们在场景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也将为禾迈提供相应的支持。”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相关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