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汇 汇万民”——2025年浙江汇率避险服务系列报道(二):优流程拓渠道服务
2025-05-27 14:41:18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已成常态,外贸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对汇率避险业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的悉心指导下,浙江省内各家银行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拓展业务办理的渠道,全方位提升汇率避险服务质效,助力浙江外贸企业汇率避险。
流程优化,授信审批更灵活
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往往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占用授信额度。中小微企业因为自身规模小、财务报表不完善、缺乏抵押物等原因,导致银行授信审批较为困难;同时,这些企业往往又缺乏流动资金,不愿缴纳现金保证金,最终造成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意愿不强。近年来,省内各家银行机构积极创新,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化风控技术,优化汇率避险专项授信额度审批流程,帮助企业解决保证金缴纳难、授信审批难的问题。
民生银行对面向外贸企业的全线上自动化授信产品“出口e融”进行了产品升级迭代,企业在获批“出口e融”贷款额度的同时,可以获批最高100万元的“金融衍生品”额度。便利出口企业办理融资的同时,也可以授信的方式替代传统的保证金来办理汇率避险业务,满足企业融资、收汇、结汇、锁汇一揽子需求。
浙商银行持续优化行内专项授信机制,创新“浙商数据保”大数据授信产品,对接国家外汇管理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匹配企业历史收汇付数据,结合运用大数据风控准入筛查手段,给予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主动授信额度,专项用于办理外汇衍生交易。企业全流程一键在线申请,即可完成授信额度申请,且无须提供任何抵质押担保,纯信用额度授信模式,缓解企业保证金占用问题,实现汇率避险“零”负担。
渠道拓展,交易办理更便捷
汇率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企业对汇率避险交易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通过银行柜面递交纸质申请书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模式已不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及业务实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浙银行机构不断加大科技力量投入,将外汇衍生品的交易渠道由传统的柜面拓展至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不断提升企业汇率避险交易的便捷性,进一步满足企业对衍生品交易时效性的要求。
网银渠道功能更全面。舟山某企业是一家船舶制造企业,客户有持续稳定的出口收汇,且企业一直坚持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大部分收汇业务均办理套期保值业务。由于企业办公地点距离银行网点较远,企业到网点逐笔提交单据的方式非常不便。交通银行“EASY兑”汇率避险业务数字化品牌产品是一款支持结售汇业务线上化签约、挂单、交割、牌价查询等多项功能的产品。该产品上线后,交行外汇联络员第一时间邀请该企业通过网银办理远期结汇业务。近年来,交行更是不断丰富“EASY兑”品牌的产品线,2024年年底,上线了电子渠道掉期结售汇及人民币期权业务功能,拓展了电子渠道外汇衍生品的业务类型,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汇率避险需求。
手机银行办理更快捷。金华市某小微进出口公司2023年便开始办理政府性融资担保项下汇率避险业务,虽然享受到减免保证金的优惠,但是需要在网上银行申请额度还是给企业造成了一定困扰,当时企业主出差,网银盾不在身边,使其晚了很多天才申请下额度,错过了锁汇窗口期,让企业主一直“耿耿于怀”。建设银行一直致力于汇率套保服务渠道优化,2024年底正式在“惠懂你”APP上线“小微快易2号”,实现汇率避险额度申请从PC端向移动端转化。建行在上线首日邀请该企业参与“惠懂你”APP申请额度试点。该功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流程优化,大幅缩减额度申请用时,成为小微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的“利器”。据企业反馈,申请汇率避险额度的时间成本降低80%,通过手机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额度申请。
电话银行模式更高效。三井住友银行针对对汇率波动相对敏感且对询价和反馈时效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客户,优化自身衍生品业务询价交易流程,推出了外汇衍生品业务电话交易模式。平湖某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相对完善,其香港办公室负责公司日常远期交易,负责与银行提出交易需求。针对该企业的情况,三井住友银行杭州分行审慎判断企业资质,与该企业签订了电话交易协议,由书面指定的人员向银行端前台专职交易员,通过约定的电话线路询价、成交。事后再由后台人员与客户进行交易一次确认(通常为电话)和二次确认(通常为书面回函),以有效防范电信欺诈、重复交易等风险。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宣导和汇率避险产品的推广运用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指导下,浙江省内的各家银行机构将汇率避险工作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优化和创新汇率避险业务的服务流程,助力提升我省外贸企业抗击汇率风险的能力,为我省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