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连浙陕 智汇转化 “丝路交流与合作——浙陕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活动”在杭州启动
2025-07-01 16:42:49 世界浙商
为充分发挥侨界资源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陕浙两省侨务资源共享、科教产业优势互补,6月30日,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浙江省侨商会主办,杭州市侨商协会承办的侨连浙陕 智汇转化“丝路交流与合作——浙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杭州启动。浙陕两地侨界企业家代表、陕西高校专家教授代表等4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陕西省侨联经济科技部部长李克萍主持会议。

以侨为“桥”,搭建跨区域创新资源对接平台

浙江省侨商会监事长、杭州市侨商协会会长陈励君在致辞中表示,浙江与陕西虽相隔千里,但通过丝路的纽带,我们紧密相连,共同肩负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使命。侨界高校的专家教授们,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科研实力,为这次活动带来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浙江杭州侨商企业家代表们,则以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创业精神,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未来,期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深化浙陕两地侨商的合作,加强侨界高校与企业间的紧密联系,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浙江和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王天德表示,陕西省侨联近年来持续推动“侨智西进、侨资东引”战略。“我们依托陕西111所高校、1300余家科研机构的创新资源,持续打造‘侨界智库’,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抓手,为推动‘三项改革’试点深化、加速科技成果‘沿途转化’不断注入侨界动能。当前,陕西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与杭州的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需求高度契合。这种‘资源禀赋互补、产业需求共振’的特质,正是浙陕两地携手前行的坚实基础。”
王天德提出三点倡议:一是以侨为“桥”,搭建跨区域创新资源对接平台;二是以智为“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三是以合为“势”,共筑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
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展现“硬核”实力
在浙陕重点科技成果路演环节,来自陕西省多所高校的教授及新侨创新创业团队展示了5个路演项目,涵盖柔性电池、数智化纺织系统、空天材料等前沿领域。

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院长官操介绍了柔性能源及集成电子科研团队,以及锌离子电池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锌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力与商业磷酸铁锂电池相当,是铅酸电池的5倍,而无易燃易爆安全隐患,无毒,具有良好的柔性,可直接接触皮肤,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

防黏附特种纳米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由西北大学教授胡军带领,现已初步建立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胡军介绍,团队已开发出国内首款具备实用价值的防黏附纳米功能材料,具有高耐久、高耐磨、低成本的特点,具备防胶、防冰、防垢功能,使用方式简单,以喷刷为主,可做成纳米颗粒粉剂,也可通过油性溶剂稀释成乳液。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我们立志为纳米尺度至百米范围精确位置提供技术与解决方案,为高端装备保驾护航。”西安理工大学副教授朱凌建展示了“工业级激光干涉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此外,陕西云康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钰、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张传运分别展示了“高精度微电子3D打印技术与装备”“数字化电解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等2个路演项目。

在互动问答环节,侨商们踊跃提问,现场思维碰撞,气氛热烈,大家对这些科技项目充满好奇与期待。路演结束后,现场还安排了座谈交流环节,侨商们积极交流,深入探讨合作契机。

此次路演推介会,既是新一批陕西科技成果的“杭州首秀”,更是浙陕两地侨界共绘创新蓝图的全新起点。
据悉,陕西高校专家教授及侨界企业家代表还将走进宁波、舟山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在“走一走”“看一看”中探寻合作商机。同时,还将举办2场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推介活动,展示经陕西高校侨联联盟筛选收集的优质科技成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