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鸿高科21亿并购案重启,股价今日复牌丨AI读浙股
2025-07-22 11:30:17 世界浙商
一场被搁浅两年的收购,在实控人陶春风的资本腾挪后卷土重来,背后是浙江新材料龙头背水一战的转型抉择。

7月21日上午,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5008.SH)股票正式复牌。就在三天前,这家浙江新材料企业宣布重启对广西长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收购计划——拟以“发行股份+可转债+现金支付”的组合方式,拿下这家特种树脂企业100%股权。

与2023年失败的交易不同,本次交易对方全部为实控人陶春风控制的企业:海南定恒、宁波定科、宁波定高。这意味着,这场估值21亿的并购本质是一场关联资产整合。
三重支付工具破解前次困局
翻开此前披露的重组预案,交易设计的精妙跃然纸上。长鸿高科拟通过三种支付工具组合: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现金支付,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这一设计直指两年前交易失败的痛点。2023年,长鸿高科首次尝试收购广西长科时,曾因现金支付压力过大引发监管问询,最终导致交易流产。
“此次方案明显吸取了教训。”一位浙江投行人士分析,“可转债的引入缓解了现金压力,配套融资则提供流动性支持,三重工具形成闭环。”
从交易对象看,所有交易方均为陶春风旗下企业。公开信息显示,今年4月陶春风刚完成广西长科股权结构的内部调整——海南定恒、宁波定科、宁波定高成为新股东,海南恒运则退出。这一动作被市场解读为实控人为重启并购扫清障碍。
两年蛰伏,特种树脂补链背后的逻辑
长鸿高科对广西长科的执念,源自业绩的持续承压。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自2021年起净利润连年下滑,而最新业绩预告也令人揪心。
“子公司装置技改导致停工,叠加产品价格降幅大于原材料,毛利率被严重挤压。”公司在公告中解释。困境之下,重启并购成为寻求突破的关键一步。
为何执着于广西长科?答案藏在产业协同的密码里。
长鸿高科现有产品以TPES弹性体、PBAT/PBT生物降解塑料为主。而广西长科专注特种合成树脂,产品包括透明ABS、高透明MS、高腈AS等高端材料。更重要的是,长鸿高科生产的LCBR、SBR正是广西长科的核心原料。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从基础原料到特种树脂的完整链条。”长鸿高科在预案中强调,此举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业务整合与规模扩张。
在浙江制造业“强链补链”战略背景下,这场收购折射出浙企通过纵向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典型路径。
双重押注,新能源材料赛道的百亿野心
并购之外,长鸿高科的转型布局还有另一重落子。
2023年8月,公司宣布与盘锦晟腾共同出资5亿元设立合资公司,其中长鸿高科持股45%。该公司的使命是研发两类存在巨大国产替代空间的材料:光伏POE胶膜改性替代材料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
其中,光伏POE胶膜2025年需求预计46万吨,市场规模115亿元;氢化丁腈橡胶2025年需求4.7-5.6万吨,市场规模94-112亿元。
“当前POE粒子和HNBR严重依赖海外龙头,技术壁垒极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长鸿高科的布局瞄准了新能源与锂电的痛点,但技术突破需要时间沉淀。”
当浙江制造从规模竞争迈向技术突围,长鸿高科的选择,已然成为观察本土新材料产业进化的绝佳样本。
随着今日早盘交易数据跳动,长鸿高科的股价走势牵动人心。两年前收购失败时,其股价在复牌当日下挫5.7%。而此次,投资者将用真金白银检验这场关联并购的成色。

7月21日复牌首日,长鸿高科高开低走,最终还是以1.71%的微涨之势收盘
在宁波北仑区的生产基地里,技改后的PBT装置已重新轰鸣。流水线上,乳白色的生物降解塑料颗粒正被打包装车。而此刻陶春风资本棋局中的广西长科资产,能否成为激活全局的关键一子,答案正在书写。
来源:《浙商》杂志 本文由AI生成 徐燕娜(技术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