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最凶险胸痛” 阿里达摩院成果再登国际顶刊《自然·医学》

2025-08-27 18:13:46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记者 姚恩育)8月27日,阿里巴巴达摩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发布了用于胸痛急诊场景的AI模型iAorta。这是继6月底达摩院联合浙江省肿瘤医院发布全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DAMO GRAPE后,达摩院又一次在AI+医疗领域秀出了“肌肉”。据介绍,相关论文20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该AI模型已在浙江首批10家医院部署,即将全国推广。

发布会上,浙大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张鸿坤介绍,目前,胸痛是除创伤以外最常见的急诊就诊原因。因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我国胸痛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约为15.5/1000人,而致命性胸痛占到胸痛患者的30%左右。在所有急性胸痛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最为困扰急诊医生的疾病之一。主动脉是人体最重要的血管,24小时内若不能确诊并处理,死亡率可达30%。然而,AAS的症状容易与心梗、肠胃炎等混淆,常规检查手段识别率低,其早期确诊为重大医学难题,误诊、漏诊、延迟诊断频发。另外,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AAS患者呈现更年轻发病的趋势。它也被称为“最凶险胸痛”。

这次的AI模型iAorta,正面迎击的正是AAS。

阿里巴巴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许敏丰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表示,与此前发布的AI模型DAMO PANDA底层逻辑略有相似,iAorta也是将AI技术根植于目前医学界普及率较高的影像检查方式之上,以期深度挖掘医院日常就诊场景中的数据价值。

 iAorta是怎样运行的?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浙大一院与达摩院组建联合研究团队,首创“平扫CT+AI”识别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帮助医生早期确诊。许敏丰介绍,平扫CT是超半数胸痛急诊患者接受的第一道影像检查,但传统上对心血管的检查效果不佳。团队基于在“平扫CT+AI”方向上的技术积累,用三年多时间研发出AI模型iAorta,可在几秒内勾画主动脉及其血管腔,判断血管壁有无结构变化,从而精准识别AAS。

论文显示,研究团队先是回顾性分析了国内三家医院超13万名胸痛急诊患者的就诊记录,发现其中48.8%的AAS患者在初诊时被遗漏。研究人员用AI识别这些患者当时的平扫CT影像,可将漏诊率降低至4.8%。随后,团队将AI模型部署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胸痛中心,实时分析胸痛患者的影像,一旦发现异常就向医生“弹窗报警”。两个月内,iAorta模型从15584人中精准找出21例AAS患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5%和99.4%。

AI还大幅缩短了确诊所需时间,帮助患者赢得黄金救治窗口。上述21名患者从入院到确诊平均只需1.7小时,而欧美国家的中位确诊时间为4.3小时。其中,一名43岁患者因“上腹部钝痛12小时”入院,医生初诊考虑胆囊结石并开具上腹部平扫CT检查,iAorta模型从中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随后接受主动脉CTA确诊,全程只用了1.6小时。

难能可贵的是,iAorta在医疗资源和医生经验相对有限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院中助力更多,绍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王国富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回顾了自2025年7月9日以来,iAorta部署使用的相关情况,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一模型惠及数万病人。iAorta连接了医院影像信息系统,几秒钟内对平扫CT图像进行实时判读,并设置“弹窗报警”。一旦AI发现高危病例,就会推送至医生界面上,提醒医生优先查看。系统嵌入影像报告界面,医生无需改变操作习惯。

张鸿坤表示:“我们将推广这项有温度的AI技术,尤其是让医疗资源和医生经验相对受限的基层医院受益,提升各层级医院对主动脉疾病整体的诊治水平。”目前,浙江首批10家医院,包括浙大一院、绍兴市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温州瑞安市人民医院等已率先部署,形成诊断、转运、救治的快速通道。研究团队正进一步降低技术接入门槛,加速向全国更多地区推广。

许敏丰表示,未来,达摩院将进一步深入挖掘AI在垂直行业领域的应用与价值,除了医疗领域之外,达摩院还拟将在具身智能等领域进入AI大模型的探索。这家成立于2017年10月的全球性科研机构,承载着阿里巴巴“以科技,达未来”愿景,立足基础科学、创新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奔涌而来的AI时代中,它将交出什么样的答卷?目前在医疗领域的这些成果,初步为我们展示出了达摩院的部分卷面内容。

来源:世界浙商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