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订单背后的故事 专利密集型产品展的产业化思维变革
2025-09-25 19:41:56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记者 姚恩育 通讯员 市闻)9月25日,第三届专利密集型产品展览启幕。本次活动作为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专利保护协会、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杭州市人民政府组织,杭州市知识产权局、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承办,将持续至9月29日。记者发现,展会刚起步,已有100多个团队洽谈意向订单3亿多元。大规模订单的背后,是策展思路从“展示成果”向“驱动产业”的深刻转变。
布展之变:产业链逻辑取代产品罗列
走进本届展览的产业馆,参观者会发现,展区改变了以往按地域或企业类型的传统划分模式,展区不是各类高科技产品的简单汇集,而是按照“人工智能”“磁性材料”“绿色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每个产业馆内,从上游材料、中游技术到下游应用,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专利密集型产品有序陈列。
“这样的设计太方便了!”一位来自江苏的智能装备制造商感叹,“我们想寻找高性能的磁性材料供应商,直接来到磁性材料馆,从稀土永磁到磁传感器,几家顶尖企业都在这里,效率非常高。”这种以产业为脉络的布展方式,不仅方便专业买家按图索骥,更全景式地展现了每个产业的创新生态和技术演进路径。
策展团队负责人坦言,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空间规划调整,其内核是强烈的产业化逻辑。“我们思考的起点不是‘有什么产品可展’,而是‘产业需要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展览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每一个‘镇馆之宝’的选定,都不仅考量其技术先进性,更评估其在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和带动效应。”
选品之精:“镇馆之宝”凸显产业牵引力
本届展览特别在各大产业馆推出了“镇馆之宝”,这些产品无一不是具备核心专利、市场前景广阔、并能有力牵引产业链发展的标杆。例如,在绿色能源馆,国网浙江电力的“柔性低频交流输电重大装备”系列专利,已以1020万元许可给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使用,直接破解了中远海风电输送瓶颈。在医疗器械馆,上海微创的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则代表了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镇馆之宝’,让企业看到的不仅是一件产品,更是其背后完整的创新链条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以这个展为窗口,引导他们关注一座以科技创新为基石的‘产业之城’。”策展人表示。
机制之优:浙江实践打通转化通道
合作意向的爆发式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浙江近年来深入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构建了让科技创新与市场高效对接的机制。
浙江通过实施“金种子”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对1.6万家企业进行精准孵化;建立全国首个专利密集型产品价值评估模型,破解融资难题;连续三年举办高规格展览,搭建供需对接平台。这些举措系统性地解决了专利转化中的“痛点”,让创新成果能更顺畅地进入市场,并凭借市场回报反哺新一轮创新。
从上一届的百万到本届的上亿,不仅仅是数字的量变,更是专利密集型产品从“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质变信号,标志着专利转化运用生态的日趋成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浙江实践”正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