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加速融入长三角!世界制造业大会与低空经济双轮驱动

2025-09-29 17:33:02 世界浙商

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合肥,正在加速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近日,“信心合肥”——长三角主流网络媒体调研行活动举行,该活动由合肥市委网信办举办,来自长三角的几十家知名媒体走进合肥,实地探访了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合肥合翼航空、亿帆医药、派能科技等点位,深切感受到合肥强大的制造能力、科创实力以及蓬勃发展的城市信心。

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展厅。姜涛/摄

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全球中小企业联盟共同主办的,为期4天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于9月23日在合肥落下帷幕。

据悉,世界制造业大会作为安徽推进区域协作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前七届大会累计有4万多位嘉宾参会,共签约项目4326个,完成投资额1.2万亿元。

世界制造业大会落幕:促成735个项目合作总投资3802亿

记者走进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位于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智能机器人展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支由五名“成员”组成的机器人乐队———架子鼓手、键盘手、贝斯手和两名吉他手,以科技感十足的演出吸引观众驻足。

展厅里机器人乐队。姜涛/摄

智能喷涂机器人对白色车身进行喷涂。姜涛/摄

同时,在展厅现场,一款绿色的智能喷涂机器人正模拟真实轨迹对白色车身进行喷涂。通过机器人内部集成的智能工艺系统,可以自动完成配色、换色、喷涂、清洗等工序,平均80多秒就可以完成对一台车的喷涂。

本届大会精心设置了10个综合展区及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互动展区,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以会为媒,以会聚智,以会引资。据统计,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共促成各类合作项目735个,总投资3802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较上年分别增长2.4%和3%;其中制造业项目数及总投资占比双双超过90%;长三角地区合作项目数及总投资占比双双超过50%。

同时,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举行期间,发布了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1次向社会发布该项榜单。

记者注意到,入围企业榜单中,浙江(87家)、山东(71家)、江苏(54家)、广东(47家)和河北(32家)五个地区的入围企业数量居于前五位,安徽则以入围企业16家数量排名第十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从“十三五”末的110.91亿元提高至173.65亿元,提高了62.74亿元;营业收入总额从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增长了11.44万亿元;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增长了8.98万亿元。

合肥低空经济加速:合翼航空布局城市空中交通新未来

布局低空经济,合肥早已开始行动。2023年10月,亿航智能与合肥市政府签订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由合肥市国资平台与亿航智能合资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城市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的公司。

合肥骆岗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记者陈冲/摄

记者走进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的合肥骆岗中央公园内看见,在城市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停机坪上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正在做起飞测试。该公司运营的EH216-S航空器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三证齐全”——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和生产许可证(PC)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今年3月28日,合翼航空进一步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为商业化运营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

该公司商务总监李静向媒体介绍情况。记者陈冲/摄

这是亿航智能已在骆岗公园建成两大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点,具备起降、候机等功能,目前正开展密集飞行压力测试。“市民很快可通过小程序购票,线下取票后,就能体验eVTOL的空中观光服务。”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商务总监李静表示,未来将在合肥市政府支持下,持续布局更多运营点,完善地面基础设施与空中智联网建设,助力合肥低空经济产业加速迈向商业化、大众化,为城市空中交通体系构建提供“亿航样本”。

蔚来新桥二工厂探秘:全自动化生产线造车仅需14天

“几乎看不到工人身影,只有巨型机械臂和机器人在生产线上运作,这里没有飞溅的焊接火花,只有铆接枪精准的咔嗒声。”这是记者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看到的场景。

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汽车展厅。记者陈冲/摄

“全自动化生产线使得造车速度迅速提升,机器化安装正负误差仅为0.5毫米,每分钟可下线一辆整车。从收到订单到整车下线,一辆个性化定制车出厂仅需14天。”据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负责人介绍,“工厂依托先进的自研工业AI算法,依托AI大模型+丰富的行业小模型,达成了80%制造场景由AI智能决策的效果。同时工厂生产高度自动化,仅车身车间就装配了941台机器人,具备多平台多车型同时在线的生产能力,并达成了连接工艺的100%自动化率。”

据悉,合肥经开区立足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加强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链条布局,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质量快速提升。2025年1至5月合肥经开区实现汽车产量26.2万台,同比增长13.2%,其中新能源整车产量13万台,同比增长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