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家市场空白,都是机会!”两位浙商的出海新观察
2025-11-08 21:40:29 世界浙商

11月7日,“生态赋能 ‘链’动全球”——2025长三角企业国际合作对接会在杭州举办。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银轮股份,002126.SZ)副董事长陈不非分享了他们对企业出海的最新观察。
在他们看来,中国许多工业产品在很多国家都是空白,与其在国内卷,不如进入新的市场;中美关税不确定性将持续很长时间,企业不能光等,要积极寻求出路;在全球缩短供应链半径的背景下,出海、贴近客户,才能赢得更多订单。
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当前浙江对外投资企业已超过1.5万家,遍布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元。2024年,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51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二。
汪力成:从外贸出口到全球产业链合作
华立集团从90年代产品出口、2000年海外设厂,再到2005年在泰国合作开发建设泰中罗勇工业园,二十余年间,已在和正在全球布局“三大三小”境外工业园,分布于泰国、墨西哥、摩洛哥、中越边境、乌兹别克斯坦、中东欧等地。

汪力成说,华立在二十多年出海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冤枉钱花掉至少7000万美金”。为了“不让每个中国出海企业都交一遍‘学费’”,华立开始在境外建工业园也就是经贸合作区,让大家抱团,避免再交没有必要的“学费”。华立也希望成为助力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综合服务商。
因为全球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地缘冲突、红海交通封锁等对全球供应链的阻隔,当下的逻辑是缩短供应链半径,尽可能让主机厂贴近目标市场,上游供应链企业和主机厂在同一国家甚至同一城市,尽量避免跨大洋的运输。因此,未来中国企业应思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全球化合作。
华立全球“三大三小”工业园布局图
汪力成表示,中亚及亚欧大陆是浙商重点考量的新市场。中吉乌铁路已经开工建设,五六年后建成通车,届时,中国与中亚及欧洲大陆的连接将比中欧班列快捷许多。
汪力成说,中国有很多产业链完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供应链的产品,比如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小家电等,很多企业还“挤”在国内,实际上很多国家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上都是空白。
“此前,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与我交流时说很多东西(工业产品)他们都缺,邀请中国企业过去建组装厂,部件和零件从中国进口,可以享受低关税甚至零关税。在当地生产,贴近市场,企业竞争力提升,毛利也高。对中国来说,还能促进中间品、零部件的出口。”汪力成说。
陈不非:银轮股份出海的成功与挫折
银轮股份总部位于浙江天台,是国内热交换器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拥有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总部,客户分布于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公司2024年营收127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为7.84亿元,同比增长28%。

陈不非说,银轮股份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清晰的海外战略。自1993年起,银轮便开始拓展国际客户;2010年开始相继在英国、美国设立办事处,并开启海外收购;2021年开始在海外独资建厂,先后在波兰、墨西哥、美国建立工厂和海外总部,今年还在马来西亚落子。目前公司海外员工总数823人,其中北美员工594人,欧洲192人。
陈不非说,银轮股份2024年海外销售额33亿元,占公司销售收入25.3%,其中北美21亿元,欧洲7亿元。目前北美已经盈利,欧洲略有亏损,2025年能够全面盈利。
陈不非认为,美国制造业回归策略是确定的,主机厂要求本土化生产和服务的趋势是确定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中国生产供美国”的模式一去不复返,中国企业“在中国,为世界”已变成“在世界,为世界”,有能力的中国企业出海布局步伐加快。
银轮股份在墨西哥华富山工业园的工厂
陈不非分享了银轮股份出海的一个挫折案例和一个成功案例。银轮美国莫顿工厂商用车生产线,因为疫情等原因,国内工程师不能及时到位,请国外工程师安装调试导致产线安装费用远超预算,产线效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连续亏损。而墨西哥蒙特雷工厂,产线和人员、工艺和设备在国内全部调试联动好,直接拷贝到墨西哥,生产效率很高,成本控制得非常好,成为海外投资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本场对接会由浙江省商务厅主办,浙江省境外投资企业协会、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承办,华立集团等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