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杭州分行“公益展台”暖心助残,为民服务再升级
2025-11-28 16:26:13 世界浙商
世界浙商客户端讯 一支由棕榈叶编织而成的螳螂,静静伏在平安银行嘉兴支行的柜台上。这件作品来自一位听障匠人,它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无声桥梁。这不是艺术展,而是平安银行杭州分行“平安守望·公益展台”的一个日常场景。
在平安银行杭州分行遍布浙江的网点中,传统的金融服务空间正在悄然“焕新”。近日,嘉兴支行“平安守望·公益展台”正式启动,这也是该行在浙江省内设立的第十个特色主题服务空间。平安银行嘉兴支行行长周均,与嘉兴市南湖区残联、聋协、孤独症亲友协会等代表共同出席了启动仪式。这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金融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聚焦真实需求,办实事有“温度”更有“精度”
在揭幕仪式前的座谈会上,没有泛泛的客套与寒暄,取而代之的是真诚的倾听与回应。残疾人组织的代表们讲述了在金融服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银行团队则认真记录、积极回应。“我们需要更多手语服务培训,”聋协代表通过手语翻译表达,“对听障人士来说,走进银行常伴随着沟通障碍带来的焦虑。”孤独症亲友协会主席则提出:“很多孤独症家庭亟需通俗易懂的理财指导。”
座谈会后,与会人员共同走访调研了网点的无障碍设施——从入口坡道到低位柜台,从叫号系统到服务动线,每一个细节都被纳入优化视野。周均行长表示,平安银行将持续推进服务精细化,“让金融服务不仅有温度,更要有精度,真正回应特殊人群‘急难愁盼’。”
从“暖心客厅”到“公益展台”,一场服务理念的温情升级
近年来,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提出“网点暖心客厅”理念,将银行从单一的金融场域转变为融合业务办理、社区交流、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空间。如今,这一理念再度深化。在嘉兴支行的“平安守望·公益展台”上,残疾匠人们制作的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客户的目光。钩针玩偶、木雕文具、扎染布艺……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是一段被看见、被尊重的故事。“我从没想过自己的作品能在银行展示,”一位听障匠人通过手语老师表示,“这让我感到自己被认可、被珍视。”
公益展台不仅展示作品,也提供义卖服务。客户在办理业务之余,可选购这些独一无二的手作,所得款项全部归于创作者。这一模式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窗口,也为其开辟了切实的收入来源。
金融向善,不止于捐款,更是“搭桥”
“金融+公益”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对金融本质的回归与重塑。平安银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节点,银行有责任搭建桥梁,促进社会融合与公平。在嘉兴支行,这一理念已落实为多项具体措施:优化无障碍服务动线、开展常态化手语培训、探索特殊客群绿色通道……这些行动的深处,是银行对自身社会角色的重新认知。传统金融服务止步于资金融通,而“金融+公益”则尝试走向更广阔的人文关怀。一位刚刚购买公益手作的客户感叹:“在这里办业务,不仅安心,更有心意。原来金融也可以这样温暖。”
在湖州,有网点特设手语驿站,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服务;分行所有网点也均为体障人士准备了轮椅、拐杖等。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正让银行从“资金中转站”转型为“社区连接者”。
用“人的温度”补位“技术的尺度”,诠释金融的初心价值
当整个行业朝着“无人化”“智能化”高歌猛进,平安银行杭州分行选择了一条更具温度的路径——以“人本服务”弥补技术所不能及的沟通缝隙。一位听障客户通过手语服务完成人生第一笔理财购买,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获得了专属教育储蓄方案,一位残疾匠人因展台被更多人认识……这些看似微小的“第一次”,共同拼出金融的初心:服务于人,守护每一个平凡梦想。
“银行不仅经营业务,更经营信任。”平安银行杭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广公益展台模式,并联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筑。在科技赋能行业发展的今天,平安银行杭州分行正用实际行动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让前沿科技与人文温度相伴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