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智联万物·安全随行"产业蓝图 首届安全物联网五常论坛在杭举办

2025-11-27 18:33:42 世界浙商

当万物互联的浪潮奔涌而来,安全如何不再滞后,而是与智能相伴相随?11月27日,杭州成为这场关乎未来城市与产业安全的深度对话焦点——“首届安全物联网五常论坛暨产业赋能与协同创新大会”在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 “智联万物·安全随行” 为核心命题,汇聚了300余位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产业链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安全物联网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与生态共建。

此次论坛由余杭区人民政府指导,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联合浙江省地质学会、水利学会共同主办,杭州未来公共安全研究院与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承办。它不仅标志着安全物联网领域高规格交流平台的诞生,更释放出浙江乃至中国推动智能安全融合发展的强烈信号。

杭州市余杭区政协党组书记、副区长梅建胜在致辞中描绘了余杭区的雄心:“作为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余杭正聚力打造包括安全物联网在内的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将作为‘二次攀峰’的核心引擎,推动安全物联网成为赋能智慧城市、提升城市韧性的关键‘新基建’。”

浙江省人大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永昌则展望了更宏大的图景: “我们正步入‘人机共创的智能体新时代’,万物互联是其基石。”他倡导企业家以‘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赋能科技创新,“在共建共享中引领安全物联网的技术未来与伦理边界”。

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带来了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在《NPR超材料特性及城市高楼安全韧性提升》的主题分享中,他详细阐述了NPR新材料的革命性特性如何为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等提供更强大的韧性支撑与安全保障,打开了防灾减灾技术的新篇章。

安全物联网的“进化方向”成为企业共识。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辉鲜明指出:“行业已迈入‘传感器+AI大模型’驱动的3.0时代。”他解释,通过构建设备间的多模态智能传感器矩阵,持续沉淀高质量数据以训练垂直领域大模型,最终目标是打造具有自主诊断、决策和迭代能力的‘智能体’,实现安全防护从“被动监测向主动防御”的颠覆性跨越。鲁尔物联现场展出的视觉形变仪、单光子技术、三维点云扫描仪及SSD智能体系列产品,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

主旨报告环节,河海大学教授朱跃龙、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副主任胡健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伟、东南大学教授倪振华、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庞海峰分别作了前沿报告,从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孪生水利、水文情报预报现代化、智慧技术赋能基础设施安全韧性、光电集成技术与芯片、韧性城市建设等多维度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论坛不仅仅是思想碰撞的舞台,更是解决方案直面市场需求的窗口:面对城市道路塌陷这一频发的安全风险,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国庆隆重推出了其创新利器——“小安A7”道路塌陷深层探测装备。这款针对地下深层隐患的精准探析设备,为解决城市安全“隐形杀手”提供了重要工具。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宏祥则分享了公司在智慧交通与智慧水利领域的成熟技术方案与庞大市场机遇,彰显了安全物联网技术在重大工程与民生领域的实用价值。

推动蓝图落地,产业协同是关键引擎。论坛期间,未来科技城管委会、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分别牵头组织了“安全物联网产业生态共建伙伴签约仪式”和 “安全智能物联场景创新伙伴签约仪式” 。十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杭州鲁尔物联、杭州余杭大数据经营公司、珞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等齐聚,共同按下产业协同创新的“加速键”。这不仅意味着技术共享、资源互补,更标志着从核心技术研发到多样化场景应用的产业闭环正加速构建。

“AI赋能,生态协同:擘画安全物联网新蓝图”的圆桌对话,由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龚竞主持,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工程地质专家伍法权教授、华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苏交科集团首席工程师黄俊、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阮建敏展开激荡碰撞。他们深入探讨了资本如何助力、AI如何真正赋能具体场景、跨领域合作如何破除壁垒等关键议题,为安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与实践路径。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安全物联网领域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效推动了技术、资本、场景与政策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安全、更智能、更具韧性的未来城市与产业体系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