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产业振兴温州路径丨鞋产业 “鞋”心勠力

2022-06-20 09:26:05 世界浙商

【城市因产业而兴,产业兴百业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温州产业遍地开花,城市蓬勃发展,“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已然从热血青年成长为稳重智者。如今,在“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的新征程上,温州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振兴,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那么,曾经那些“摸着石头过河”的产业,在新的使命里将有何作为?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温州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这里早在南宋时期已有皮鞋生产“专业户”,明朝成化年间生产的鞋靴更成为朝廷贡品;

这里孕育了7个中国名牌、82枚中国驰名商标和196家中国真皮标志企业等一批知名鞋类品牌和企业,几近占据全国鞋革行业品牌榜的半壁江山;

这里拥有“中国鞋都”“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胶鞋名城”等7张国字号金名片;

这里是温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温州鞋业界几十年“鞋”心勠力,用一双鞋“走”出了一个规模超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1.jpg

中国鞋都。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进退之间”强根基

一双鞋,最多能用到多少个配件,涉及多少道工序?答案是,100余个、200多道。

于制造业来说,产业半径是其核心竞争力。在温州,60分钟车程内可配齐制鞋所需的200多种制鞋材料、配件、机器。

温州鞋产业为何如此集聚?这不得不提温州鞋业的根基。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温州家庭工业的迅速发展,制鞋成为了温州区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温州作坊式鞋厂大量涌现,一间民房就是一个“车间”。据统计,上个世纪80年代,仅温州鹿城就有数千家皮鞋厂(坊),整个温州有上万家鞋厂(坊)。

但温州的鞋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前,5000多双温州劣质皮鞋被付之一炬。这把“耻辱之火”,让彼时的“温州鞋”打上了“劣质鞋”的标签。

温州鞋何去何从?

进退之间,温州用一场长达十余年的“质量之战”,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进,温州制鞋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打响品牌上“死磕到底”;

退,低劣产品和不合格厂家被快速出清,行业整顿浩浩荡荡。

1999年12月15日,又一场大火在杭州燃起,但这次,烧掉的是从全国各地收缴而来、假冒温州品牌的“温州鞋”。这场火,一“烧”前耻,温州鞋业在凤凰涅槃后“浴火重生”。

22.png

1999年12月15日,从全国各地收缴而来、假冒温州品牌的“温州鞋”在杭州被烧毁。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2000年底,温州鞋革行业产值已达283亿元,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产品销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9月2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发文,授予温州“中国鞋都”称号。2017年,鞋革行业产值突破千亿,成为温州继电气之后第二大千亿产业集群。

如今,温州拥有鞋业生产制造型企业5000余家,相关从业人员超50万人,年生产鞋类成品超12亿双。不仅如此,温州配套鞋产业链企业超10000家,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让温州成为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鞋革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如今再提温州鞋,高性价比已成关键词。”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会长、巨一集团董事长潘建中说道。

“加减之间”谋发展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作为温州五大传统产业之一的鞋业,迎来了新的挑战——产业转型之路怎么走?

走进位于鹿城区“中国鞋都”一期的巨一集团智能生产车间,一条现代化高端全自动流水线跃然眼前。一双双鞋帮经过电脑360度扫描后进入作业区,鞋底喷胶由智能机械手代劳……在这里,原本“各司其职”的定型、整理、注塑3条流水线合并为1条,为企业节省生产空间30%以上。同时,人员减少30%,产能提升35%,产品合格率从原先的90%跃至98%。

在巨一集团生产线的“加减之间”,可以窥见温州鞋业转型之路的关键——借力数字化改革,变制造为“智”造。

康奈集团以数字化研发战略为指引,构建起拥有200多万个脚型数据的大数据库,打通消费者需求和研发端的快速开发。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康奈以数字化技术打通多环节共享和溯源,打造可以跑步的商务鞋。

奥康集团的“智能工厂”不仅打通了生产到消费整个链条的数字化,用终端的消费大数据指导工厂有的放矢地生产,以流水线的数字化改造生产流程本身,真正实现从“超级工厂”到“超级智造”。

33.png

巨一集团智能生产车间。鹿城区委宣传部供图

“智”造之路上,企业加效率、加产能,减人员、减空间;政府加赋能,减壁垒。

以温州鞋业集聚度最高的鹿城为例,为推动鞋业智能化改造,鹿城区出台新的智能化改造奖补办法。2021年该区技改投资增速40.3%;新增鞋业智能化技改项目备案75个,同比增长74%。

“我们正着力以鞋业产业数字化为重点,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引入元宇宙等新兴概念,与鞋产业跨界融合,推动鞋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浙江鹿城经济开发区(筹)管委会主任叶学理说道。

鞋艺小镇、鞋类设计和智造U谷设计平台、鞋业设计师(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鞋革产业研究院……在鹿城,关乎鞋业发展的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助推企业时尚智造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升级,未来鞋业的发展,还会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康奈集团总裁郑莱莉说道。

“开合之间”向未来

世界每七双女鞋中,就有一双来自温州鹿城——“温州鞋”早已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今年一季度,温州鞋业出口总值61.58亿元,同比增长32.44%。

新发展格局下,温州加快搭建面向世界的大舞台,开放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资源辐射影响力。

2019年,温州出台《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针对鞋业提出重点发展中高端鞋类产品,努力建设成为国际鞋业的时尚设计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和展览贸易中心,构建以鹿城为重点,龙湾、瓯海、瑞安、永嘉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推动“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发展。

但,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鞋业当下正遭遇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逐年上涨、贸易壁垒等困境。如何提振信心?

温州在集聚合力,全力破题——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制造业作为战略基石,培育五千亿级轻工制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今年5月初,温州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专题调研鞋服产业发展时指出,立足当前助企纾困,着眼长远振兴发展;

今年5月底,温州市印发《温州市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方案》,明确提出要培育“5+5+N”(五大传统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建筑业等其它产业链)两大万亿产业集群,鞋业产业链便是五大传统产业之一。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担任“链长”,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研究解决遇到的共性、重大难题。

开合之间,温州力促鞋业发展的决心有目共睹。由“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跨越这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让我们翘首以待。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