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韧性的密码:先进制造发力,加快建设“中国视谷”

2024-07-25 14:45:40 世界浙商

前言:区域(城市)是中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载体,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是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鲜活缩影,承载了区域(城市)文化、资源、产业、产品、人物等要素交融互动、创造传奇的过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着力推进《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城市产业名片故事”聚焦能够代表我国重点产业发展历程和形象的“区域(城市)”,旨在挖掘和传播城市产业故事,展示立体生动的城市产业形象。第二期讲述“杭州·中国视谷”的故事。

杭州,马可·波罗眼中的“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有着西湖、京杭大运河、良渚文化遗址等诸多名片,这些名片构建起“人间天堂”的形象,形成打开这座城市的窗口。翻开产业的页面,为大家熟知的产业名片有“杭州丝绸”“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数字经济第一城”等,其中诞生的万事利丝绸、阿里巴巴、网易杭州、蚂蚁科技、海康威视、新华三等知名企业,形成撑起这座城市的产业框架。

但杭州近年的发展也曾受到一些质疑,比如有观点认为杭州经济结构偏“软”,过度依赖互联网行业,导致发展相对其他快速崛起的兄弟市不快。但笔者发现,自2019年,尤其是2022年以来,杭州的发展也在进行又一次悄然变化、华丽转身,其整合文化、城市、产业、科技等方面的诸多优势,重新瞄准先进制造,做硬、做实,打造“中国视谷”,这让杭州的发展韧性、发展框架和发展空间都拓展了“张力”,2023年杭州已迈入“2万亿”城市行列,2024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5.1%。

那么,杭州是如何整合其城市、文化、产业、科技等诸多优势,发力先进制造,打造“中国视谷”,拓宽城市发展框架的呢?本期“城市产业名片故事”专栏带大家解密。

传承“精神基因”,杭州一次次产业蝶变

早在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在杭州定居。杭州位于山与海之间,早期的地理条件并不优越,并非自古就是“人间天堂”,山洪、暴雨、汹涌的钱塘江、突出的人地矛盾,都曾让这座城市饱经沧桑。这样的区位条件使得杭州的水利工程、手工商业等都较为发达,也造就了杭州“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神基因。靠着这一精神基因,杭州在不同的历史方位,都抢抓机遇,实现了发展。

图1: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源于网络)

抓住工业革命机遇,轻工纺织业引领全国发展,为杭州注入时尚基因

杭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城,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较为发达,无数文人墨客用诗句赞美杭州,如柳永《望海潮》展示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分析杭州近代产业,主要集中在丝棉纺织、粮油食品加工、日用品、造纸、印刷、建材、照明等轻工纺织产业。杭州是近代蚕丝工业的中心,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工厂率先使用采用纺织机器,到了“一五”时期,杭州的工业发展开始加速,涌现出亚洲最大的麻纺织企业——浙江麻纺厂、国内最大的丝绸企业——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杭州纺织机械厂、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都锦生丝织厂等骨干企业。杭州的轻工纺织业为杭州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也为杭州的文化和时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京杭大运河之于杭州手工商业的发展异常重要。

抓住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机遇,奠定杭州工业坚实基础,为杭州注入创新基因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杭州工业逐步奠基、快速崛起。经过“二五”计划(1958年-1962年)及经济调整期间的发展,杭州轻工业向重工业拓展,杭州市《关于1958-1967年的城市建设规划》,提出以发展工业为中心,掀起了大办工业的热潮,新建、扩建或续建了杭州钢铁厂、杭州制氧机厂、杭州汽轮厂等40多家大中型骨干企业。杭州的重工业为杭州的现代化提供了支撑,也为杭州的科技和创新培育了土壤。改革开放后,杭州工业和经济领域萌生种种新气象,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从乡镇企业向跨国公司蝶变,娃哈哈集团上演“大鱼吃小鱼”的百日并购,杭州汽轮动力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在国有企业改革前列,以万向集团、荣盛集团、恒逸集团为代表的民营经济不断崛起,新的生产力迅速释放。《杭州市工业发展规划(1986-2000年)》,提出“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并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方针,重点发展电子、机械、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杭州的轻工业规模以上总产值从1985年的79.38亿提升到2000年的762.33亿,重工业规模以上总产值从1985年的49.21亿提升到2000年的781.24亿。这一时期,杭州经济版图的核心仍然围绕着西湖。

抓住数字经济浪潮机遇,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为杭州注入智能基因

90年代是国际互联网最辉煌、最美好的年代。1990年代初,杭州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和趋势,开始探索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1990年创建杭州高新区,恒生电子、信雅达、东方通信与浙大中控等一批知名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从中诞生。至此,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始萌芽。2001年,随着钱江新城建设正式启动,杭州由此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崭新篇章,这一时期的杭州,工业化和服务业齐头并进。2007年,杭州第三产业产值首次超过工业,宣告了其从1958年起工业作为第一经济的50年历史终结;2009年,杭州提出“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2010-2020年的十年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已从47.8%下降至31.4%;2023年,杭州第二产业占比仅为28.3%。这一时期,杭州开始被“调侃”经济偏“软”,也是这一时期,杭州逐步将“信息经济”“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提出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阿里巴巴成长为杭州经济最具地标性的企业,“数字”“智能”成为杭州经济核心优势和底色。

打造“中国视谷”,杭州新形势下再蝶变

近年来,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刻演进,全球制造格局深刻变化,各国、各重点城市都在抢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无人工厂、灯塔工厂不断出现,柔性生产、共享经济、网络协同和众包合作等协作方式日益普及,这些变化为杭州依托积淀发展先进制造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更多城市认识到,产业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制造基础坚实、紧跟时代潮流的城市,发展的韧性和空间才会更强。杭州适应全球新制造发展趋势,出台《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年10月正式启动建设“杭州·中国视谷”,锚定视觉智能产业领域谋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打造“中国视谷”是杭州对产业、文化双轮优势的充分挖掘和展现,让杭州产业发展有了软硬兼具的轮廓。

图2:“中国视谷”精神堡垒

“中国视谷”彰显了杭州“视觉智能”产业优势

“视觉智能”是杭州积淀较深、先发优势明显的产业,其产业核心是“数字安防”。1990年后,以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等为代表的企业在视频监控、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领域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并有“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的说法。2020年,杭州市数字安防(视觉智能)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视觉智能产业年营收超7700亿元,拥有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阿里云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以及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涵盖了从上游算法、芯片、传感器,到中游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录像设备、中控显示设备,再到下游系统集成、云平台、运营业务的全产业链体系,是全国乃至全球视觉智能产业的领军者。

“中国视谷”融合了杭州的科技和文化优势

杭州,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更是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和名人文化的交汇之地,还是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中国美术学院所在地等。近年来,杭州紧跟文化科技融合的时代浪潮,依托数字经济、智能视觉等技术优势,创新推动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场所再造旅游新场景、新体验,打造一批线上线下高流量、在线在场相融合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和消费产品。例如,杭钢工业旧址、双流水泥厂改造项目,将杭州工业文化与新兴产业、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文创艺术园区,生产活动以崭新的方式重新延续。

图3:杭钢工业遗址公园(源于网络)

“中国视谷”发挥了杭州创新包容的生态优势

杭州的创新包容让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流企业繁荣成长,这也是打造“中国视谷”的底气和优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显示,杭州位列14位,据公开资料显示,杭州连续四年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鼎”的荣誉[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彰显出硬核科技创新实力和创新生态软实力。杭州也是人才流入的重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全国领先,据不完全统计,拥有现代产业学院10所、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21个[ 数据来源:《“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此外,金融和数字新基建发展也为“中国视谷”建设提供了保障,据悉,杭州拥有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群,其中视觉智能领域的专项基金共28支,以CDN(内容分发网络)、云计算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数据来源:《“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

聚焦“战略把握”,“中国视谷”高位谋篇布局

打造“杭州·中国视谷”既有对既往优势的传承,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创新,更是对新时期杭州的战略把握。笔者了解到,围绕“中国视谷”,杭州谋划诸多。

发布“建设蓝图”,树立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

杭州推动“中国视谷”建设纳入工信部、浙江省新一轮整体合作协议,科学精准地制定印发《“中国视谷”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高质量发展视觉智能产业的实施意见》《杭州市视觉智能(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等系列文件,全方位支持“中国视谷”的建设,并提出打造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

注重“软硬结合”,打造“三层七端多元”产业体系

杭州跨界融合创新、持续蝶变升级,提出做深基础层、做强技术层、做广应用层,打造数字安防一个基础产业,发展工业视觉、智能网联汽车、医学影像、智能生活及办公四个特色产业,培育虚拟现实及元宇宙、特殊成像两个新兴产业,同时围绕视觉智能未来技术产业化和视觉智能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未来化,持续拓展多元未来产业,推动视觉智能产业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渗透扩散。这也将充分发挥“中国视谷”的经济带动力,体现“产业托起一座城”的理念。

坚持“有界无域”,推动杭州全域联动发展

“中国视谷”规划“一园窗口、双核引领、四区协同、全域联动”的格局,以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为窗口园区,集中展现“中国视谷”发展风貌和核心成果。以萧山区和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为双核心,联动打造视觉智能核心产业承载地和产业共富示范区。推进萧山区、滨江区、余杭区、钱塘区协同发展,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视觉智能产业集群。2024年2月22日,“中国视谷”窗口园区的标识性载体“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正式开建。

建立“传播矩阵”,不断提升“中国视谷”影响力

杭州向全社会征集“中国视谷”LOGO,提升品牌认知度和传播度,运营“中国视谷”微信公众号,与多家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1+X+N”全媒体传播矩阵。同时,杭州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技术研讨会、行业峰会、“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与国内外的产业园区、企业、人才进行合作交流,在窗口园区集中展现“中国视谷”发展风貌和核心成果等,持续提升“中国视谷”影响力。

图4:俯瞰“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源于网络)

产业名片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工业形象的特别彰显、产业实力的重要标识和经济影响力感召力的具体象征。“中国视谷”作为杭州新时期工业形象的彰显,将拓宽人们对杭州的认知,也将拓宽杭州的未来发展空间,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产业文化融合处研究员刘岳霖

(本故事编写过程中,得到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视谷·萧滨一体化专班、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