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筑梦“浙”里「27」|陈昆宏:从“海角七号”到“艋舺”,“呷霸未”

2024-10-18 10:40:26 世界浙商

“美食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它不分年龄,不分地域,两岸可以通过美食,来增进了解,交流情感。” 2004年,一位怀揣梦想的台湾青年踏上了浙江的土地,几年后,他带来了海岛的鲜香滋味。从“海角七号”初绽芳华,到“艋舺”重新启航,美食的“迁徙”背后,讲述着一段跨越海峡的温情故事。

2004年,陈昆宏跟随表哥踏上了浙江这片热土,与早在改革开放时期便在杭州做外贸的家人们一起,投身于服装外贸的浪潮之中。“那时的浙江,服装行业汇聚,海宁的皮制品、杭州的纺织品……杭州营商环境好,去周边也特别的方便!”在浙江各个城市奔波的陈昆宏,意外发现了一个空白——竟然没有一家台湾餐馆!当他和家人提起时,家人们打趣地回应道,“那你来开一家”。

小小的种子在他心里忽地萌芽成长起来,“特别想让台湾的美食被浙江、被大陆了解,也能慰藉那些在浙江打拼的台湾老乡们的思乡之情。”于是,2008年,陈昆宏在杭州西湖边,开出了他的第一家台湾餐馆——“海角七号”。三年后,这家餐馆华丽变身,成为了“艋舺·湾岸食肆”。

十几年来,台湾菜在“浙”里悄然生根发芽,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也在逐步走向青年群体。如今,“艋舺·台宴”和 “艋舺·台湾小馆老字号”将地地道道的台湾“热炒”完美还原。“热炒在台湾其实是一种街头文化,也是台湾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年轻人下了班,就到街头的热炒店,和三五好友一起点上几道热炒,就着啤酒,畅谈生活与工作。”在这里,味道穿越两岸,让每一位食客身在浙江却能凭一口“热炒”品尝“台湾滋味”。

“在台湾,做肉饼蒸蛋时会把酱瓜剁碎拌进肉末里,再打上鸡蛋一起上锅蒸,还会用酱瓜做‘瓜仔鸡汤’‘瓜仔炒肉末’,从大陆来的‘酱瓜’在台湾有了新的风味,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两岸的完美融合。”陈昆宏笑着说道,“其实,台湾菜也算是八大菜系的融合,当年在眷村的时候,河南的阿姨、青岛的伯伯、杭州的叔叔同住一个大院,过年吃“团聚饭”时,家家拿出一道拿手菜,慢慢地就融合成了具有台湾特色的菜肴,说到底,它们的根都在祖国大陆。”

谈话间,陈昆宏也笑称自己本身就是两岸融合的经典案例。2013年,陈昆宏在一档美食电台节目中接受了一位杭州主持人的专访,没想到爱情的火花就此点燃。经过七年的恋爱长跑,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如今有了可爱的孩子。“我每年8月都会带家人回台湾看看,告诉孩子这是爸爸出生、长大的地方,是一个在祖国东南部的美丽海岛。”同样,陈昆宏的父母也会在每年的9月来到杭州,来到他口中的“第二故乡”。“你来我往”间,是一个大家庭温馨而美好欢聚,也是充满特殊韵味的两岸一家亲。

“艋舺·台湾小馆老字号”里,不仅有台湾风味的美食,还有许多来自台湾的同胞,他们都是通过陈昆宏在台湾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跨越海峡,来到“浙”里。

“其实,很多台湾年轻人他们想来祖国大陆看看,但又有点忐忑和害怕,因为确实了解的不多,所以就需要我们在中间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的工作。”陈昆宏对杭州台胞创业、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赞不绝口。

在他眼中,台湾年轻人首先要看到大陆的好,然后来亲身感受,最后才有可能在这里落地生根,而他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看到、让他们过来,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

从网站招聘信息,到微信沟通面试,再到来杭州正式入职、慢慢融入这里的生活,台湾青年们对于杭州的印象从陈昆宏的“只言片语”化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

“仅需90分钟的飞行,就可以跨越海峡来到杭州;指尖轻点微信、支付宝,随时随地可以移动支付;各类办事,例如营业执照的办理是‘三证合一’并且‘最多跑一趟’……只要来过一趟,他们就一定会惊叹于这里的便捷与高效!”

在“浙”二十年,陈昆宏与杭州这座创新又包容的城市共同成长,从创业台青到杭州女婿,从“海角七号”到“艋舺”,从餐馆主理人到台青来杭的“引路人”。

来源:浙江省两岸融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