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一家奶牛场的绿色发展之路
2025-11-27 11:22:19 世界浙商

走进嘉兴王店镇红联村的东兴奶牛场,只见“花花”们正在悠闲地咀嚼着饲料,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回荡在标准化牛舍中……
从“生态痛点”到“循环样板”:金融活水浇灌绿色牧场
作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顾冻兴从事奶牛养殖业已经20多年。他最初从事水牛贩运生意,期间在上海光明乳业养殖基地偶然接触到奶牛,从此便和奶牛结下不解之缘。1999年,他在红联村正式创办东兴奶牛场,开启家庭养殖之路,成为村里奶农第一人。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顾冻兴的奶牛养殖技术逐渐提高,他扩建棚舍,研究饲喂技巧,让牛奶品质稳步提升。2005年牵手上海光明乳业,实现稳定供奶,养殖场规模从最初几十头扩展到数百头。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粗放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凸显,粪污处理、能耗控制等问题开始制约着牧场的发展,顾冻兴意识到,单一的养殖模式难以跟上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步伐,转型迫在眉睫。
2023年,东兴奶牛场启动绿色升级工程,以“垂直生产、循环利用”为核心,构建起集约化养殖新范式:双层楼房式牛舍实现“上层饲养、下层挤奶”的空间优化,单位面积饲养效率大幅提升;自动饲喂推料系统、自动清粪系统构建起“养殖—处理—再利用”的生态闭环,粪污滤渣化身有机肥与垫料,处理后的污水或达标排放或供给工业生产,臭气收集装置让废气排放全程可控。
“绿色转型从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但随着改造工程的持续推进,我们的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民泰银行嘉兴塘汇支行负责人走访牧场时,顾冻兴道出了目前经营的难处。现代化牧场建设、良种奶牛采购培育及智能设备投入资金需求大、周期长,需要大量的资金。
杨行长了解到牧场的情况后,立即牵头组建专项服务小组,第一时间前往牧场实地调研,通过“牧场项目贷款”服务方案,以500万资金助力牧场建设。借助这笔资金,东兴奶牛场持续推进绿色改造升级。如今,牧场粪污、污水实现100%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单一养殖”到“共富引擎”:农旅融合解锁增收密码
生态底色的绘就,为产业融合打开了无限可能。在资金助力下,依托牧场打造的“牛花花小镇”,建设起露营营地、萌宠乐园等景观节点,推出鲜奶吧、亲子饲喂等文旅项目,将农业养殖与文化体验、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奶牛生活,参观牛奶加工过程,品尝新鲜乳制品,学习生态循环知识等。“现在节假日游客能达到上万人,周末亲子家庭来访的特别多。”顾冻兴介绍,文旅项目的火爆不仅为牧场带来了多元化收入,更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科技赋能则让产业融合更具深度。牧场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奶牛“教授工作站”,通过基因筛选与遗传育种技术,优化奶牛体型结构,提升奶牛品质,培育高附加值乳制品;智慧化大数据驾驶舱的建成,实现牛奶生产全流程二维码追溯,让消费者“看得见放心、喝得到安心”。科技赋能下,“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真正实现了从“单一养殖”到“产业集群”的转型,“共富奶牛棚”等项目吸引当地农户入股实现增收,实现了“牧场发展、农户受益、乡村繁荣”的良好局面。
此外,东兴奶牛场还依托“山海协作”奶牛托管项目,把400多头“共富牛”送到距离嘉兴400多公里的丽水龙泉市锦溪镇下锦村,以产业联动为纽带,助力区域共富。
截至2025年10月,民泰银行嘉兴分行已服务农户超2000户,涉农贷款余额超28亿元。该行始终聚焦“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以金融之力浇灌乡村振兴沃土,让“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时代篇章在田间地头不断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