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要把修飞机的生意做到200亿
2025-09-12 11:48:53 世界浙商
近日,浙江长龙航空获得商务部批复,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飞机全球保税维修业务。这意味着,浙江企业首次获得对国际航空器保税维修的“通行证”,填补了浙江航空维修产业的空白。
据杭州市商务局预测,这项新业务到2035年将带动200亿元服务贸易收入。
今天涌金君来聊一聊修飞机背后的大市场。
新政带来机遇
全球保税维修,到底是什么?
长龙航空获得的全球飞机保税维修业务资质,是一种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其核心在于“保税”——企业在维修过程中无需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等。
杭州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获批后,企业可以在保税的情况下,将境外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飞机或相关运输工具运入境内,进行专业的检测、维修与保养。
获得资质,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航空维修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是航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以往,对于境外飞机入境维修,在关特殊监管区域(如综保区)外,以普通“修理物品”的模式开展此类业务,需要缴纳与整架飞机的价值相对应的高额税款担保。
这不仅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也限制了区外具备强大维修能力的企业承接国际业务。
“数字化”保税仓库。拜喆喆 摄
研究制度创新领域的一位专家向涌金君分析,实际上,全球保税维修最大的价值,在于制度创新带来的品牌效应,这对企业的实际拉动比节省的资金占用成本更重要。
“企业即使不做保税维修,也可以通过融资担保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只是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这项创新直接打通了我们接轨国际市场的政策壁垒。”长龙(杭州)航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长龙维修”)蒋莘认可这一观点。
“我们去对接海外航司客户时,对方往往第一句话就是问:‘你有什么好的税款政策?’现在,我们可以自信地答复了。”
这背后,是企业产业延伸的野心。
“维修业务不再只是运行保障,它的功能,接下来将从之前的保障长龙航空运输主业,升级为公司新的发展增长点。”长龙航空战略规划总监徐文龙介绍,航空运输、航空智造、航空数贸三大板块实现“三个百亿”的产值,是长龙正在努力的目标。
填补产业空白
全球保税维修资质的获得,事关杭州乃至浙江的航空梦。
这要从两个反差说起。
首先,是需求量和保障能力的反差。
浙江是航空运输需求大省——拥有9个民航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8000万人次。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春运期间每2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飞。
但这些飞机的维修问题特别是国外航司的维护保障,往往要远赴上海甚至北京、广州、厦门等地进行处理,因为本地并没有国际维修资质。
“浙江过去在民航维修产业,尤其是承接国际业务方面,存在明显的‘空白’。”采访中,业内多位专家表达了类似观点。
其次,是定位和流量的反差。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虽然是全国旅客吞吐量前十的机场,却是其中唯一被定位为“区域航空枢纽”而非“国际航空枢纽”的机场。
去年7月,浙江省《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功能。这是浙江的雄心。
全球保税维修业务的开展,将从多方面助力浙江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首先,是填补维修空白。
在这一领域,长龙维修有先发优势。作为浙江省内规模最大、能力最全的航空维修企业,拥有空客A320系列飞机深度维修能力。
目前,它正在积极申请欧盟EASA这一全球顶尖的维修资质认证,有了这个资质后,将能承接欧洲航司的飞机维修业务,也拥有了东南亚航司飞机维修的“敲门砖”。
飞机拆解件仓库。拜喆喆 摄
飞机整机区外保税维修政策落地后,随着业务的发展,未来,浙江还能继续提升维修和管理能力,争取进一步进行发动机等高值产品的保税维修。
比如,今年4月举行、省委书记王浩参加的2025年二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活动上,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开工建设,主要建设航空发动机维修中心等功能区,填补浙江省内航空高附加值产业空白。
此外,维修业务发展与国际航线开通能够实现双向促进。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如果本地没有具备国际维修资质(如EASA/FAA)的企业,航空公司往往需要从外地甚至国外派遣跟机维修人员,成本极高。
政策落地、获得资质后,浙江能为落地的国际航班提供及时、高效、经济的维修保障,无需航司额外派人跟机,大大增强了杭州乃至浙江对国际航线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国际航线网络的完善又能降低维修企业承接国际业务的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它指的是,境外航空公司在选择维修企业时,往返维修地的燃油是重要成本。对于有杭州航线的载客航班而言,售票能够覆盖燃油成本。如果没有航线,就需要维修方承担调机成本了。
价值200亿的未来
据杭州商务局估算,全球保税维修业务到2035年将带动200亿元服务贸易收入。这块大蛋糕从哪里来?
杭州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航空维修不仅是机体的维修,还有极高附加值的发动机等部附件维修,以及飞机退租检等潜在的商业机会。
浙江期待的是,作为航空维修的链主企业,长龙维修把最核心的环节做大做强,带动和吸引周边的相关产业。
这样的成长模式,已有珠玉在前。
厦门是国内较早发展航空产业的地区之一,1996年,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在区内投产运作,开始维修境外飞机。它是当地航空维修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产业发展的开端。现在,以高崎机场及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聚集了十多家航空维修相关上下游企业。
“维修是服务贸易,它能衍生出巨大的贸易机会。”徐文龙补充,例如,维修中需要采购的航材备件价值巨大,拆解后经认证可再销售的零部件也是重要贸易来源。
“当维修产业做到百亿规模时,伴随的航材贸易等收入达到百亿将是水到渠成的。”
长龙航空规划沙盘。拜喆喆 摄
长龙航空透露,明年上半年,将有首架来自境外的航班在杭州接受检修。采访中,涌金君能感受到维修车间的工程师们已经跃跃欲试了。他们知道,在可以期待的未来,当首台LEAP发动机在这里完成大修时,浙江将真正实现从“航空大省”到“航空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这块新拼图,将改变浙江在全球航空产业版图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