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亿元现金管理怎么用?比音勒芬报新进展:又买了1.5亿元的理财
2025-02-12 10:07:45 世界浙商
去年,比音勒芬公告称将使用不超过24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近日,这家公司又发出公告,称刚买了中信证券1.5亿元的为期半年的本金保障型固收类理财产品。
在资本市场的长跑中,上市公司如何管理闲置资金,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天能股份、万事利等企业也在近期加码理财布局。上市公司为何选择理财?这一现象背后又透露出怎样的市场信号?
比音勒芬的公告显示,公司购买了中信证券发行的“节节升利系列3728期收益凭证”,金额为1.5亿元,产品期限为182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50%-1.95%之间。这是继2024年9月董事会通过24亿元现金管理额度后,公司又一次在理财市场上的动作。
公告中特别强调,此次理财资金来源于闲置自有资金,且不影响公司日常运营和资金安全。比音勒芬的理财策略显然以“稳健”为核心,选择的是本金保障型固定收益产品,风险较低。与此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投前筛选、投中跟踪和投后复盘,确保资金安全。
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下行和优质资产稀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将闲置资金投向理财产品,试图在保证流动性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比音勒芬的案例,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比音勒芬的理财动作只是冰山一角。天能股份在2025年1月宣布,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在此之前,2024年11月20日,百大集团发布公告,委托理财合计2.78亿元。除配置了大额可转让存单、银行理财产品外,还认购了6000万元的厦门信托发行的“厦门信托-慈宁长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万事利在2024年4月通过议案,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目前已累计投入9300万元……
根据Wind数据,2024年全年有1146家上市公司将自有或自筹闲置资金认购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为9202亿元,持有理财产品个数总计15312个。
2025年开年,上市公司“闲钱”的投资偏好并未转向,在降温态势明显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依然选择理财?
一方面,这与当前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企业通过主营业务获取高额利润的难度加大,而理财产品的稳健收益成为了一种“低风险、稳回报”的选择。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普遍拥有较为充裕的现金流,尤其是在行业周期性波动中,如何让闲置资金“活起来”成为管理层的重要课题。
此外,理财资金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也是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比音勒芬选择的理财产品期限仅为半年,天能股份和万事利的理财资金也可循环滚动使用,这种“短平快”的操作方式,既不影响企业日常经营,又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看上市公司理财
对于上市公司热衷理财的现象,市场专家看法不一。有观点认为,这是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理性选择。某券商分析师表示:“在利率下行和资产荒的背景下,企业通过理财获取稳健收益,是一种较为稳妥的资金管理方式。尤其是对于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来说,适度理财可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也有专家提醒,“理财收益终究是‘副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需依靠主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资本市场的长跑中,如何让闲置资金“跑”得更快、更稳,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道必答题。然而,理财终究是“锦上添花”,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在于主业的创新与突破。
来源:《浙商》杂志 记者 施晓艳